1、1 前言前言 在宋代,藿香正气可以煎煮成汤药称为“藿香正气汤” ,也可以作为散剂称为“藿 香正气散” 。这个方子一直沿用到今天,是必备的常用中成药。它是一个民方,对于藿 香正气的古方,明代医家皇甫泰就曾有“藿,治四时不正之气”的说法。在古代,藿香 正气主要针对于“外感风寒,内伤脾胃”的病证人群。 方剂学中,藿香正气被划定 为化湿和胃的中成药。而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对藿香正气的功效则解释为芳香化湿, 理气和中,兼散风寒。传统的藿香正气方剂中,主要成分为“广藿香” 。按照中国中医 药方“君臣佐使”的配伍原则,广藿香是此方剂中的君药,它具有外散风寒、内散湿浊 的功效。其它,如臣药“紫苏” 、 “白芷”
2、;佐药“半夏曲” 、 “桔梗”和“厚朴” ;使药“白 术” 、 “茯苓” 、 “大枣” 、 “甘草”等中药 材,多数是芳香性中药。它们可以协助广藿香 使其效力可以扩大。 1998 年,中华老字号“达仁堂”追本溯源,首次为藿香正气家族增添了一位新成员 藿香正气软胶囊。它以古方“藿香正气散”为基础,功能主治胃肠型感冒和中暑。 历经五年的潜心研究,藿香正气软胶囊凝聚着众多药学家、制药专家和中医科研人员的 心血。藿香正气软胶囊的研制过程,也是他们对藿香正气传统配方的突破和对藿香正气 制药剂型的又一次创新。从古到今,藿香正气的剂型经历了汤剂、散剂、片剂、口服液 等等一系列的剂型。但是,由于藿香正气的主要
3、药味为芳香类药材,其主要有效成分多 为挥发油。时间一长,挥发油中的有效成分就会不断地散失。所以,如何保持挥发油中 的有效成分,一直是藿香正气各种剂型研制的一个重要课题。 2 第一章第一章 设计概要设计概要 1.1 1.1 设计名称和规模设计名称和规模 1、设计名称:年产 100 吨藿香正气软胶囊车间设计 2、生产规模:年生产能力:500 批/年;包装规格:0.45g/粒;外包形式:10 粒/板,3 板/盒,400 盒/箱 1.2 1.2 设计依据设计依据 中国药典 (2010 版) ; 药品生产与质量管理规范 (1998 年修订) ; 洁净厂房设计规范 (GB 50019-2003) ; 采暖
4、通风设计防火规范 (GBJ16-87) ; 1.3 1.3 设计理念与目的设计理念与目的 1、设计理念 首先,本次设计严格遵守2010 版GMP的相关条款以及国家其它有关医药工业洁净厂 房、建筑、环境等的相关规范,符合实用、安全、经济的要求; 其次,遵守制药工程设计中“质量源于设计”和“质量风险管理”两大理念; 再次,在考虑成本和经济效益的前提下,本设计采用目前较先进且成熟的技术,但 并不一味追求先进; 另外, 针对设计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多选方案, 要求确定出优化方案并给出相关说明, 不论是在工艺选择上还是在平面布局上都要求考虑此点,以保证整个生产效益的最大 化。 2、设计目的 满足药品的工业化
5、生产要求, 按照药品的生产工艺流程及 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 的要求,为药品生产提供合理的布局、合理的生产场所。 3 第二章第二章 工艺流程工艺流程 2.1 2.1 产品介绍产品介绍 【药品名称】通用名称:藿香正气软胶囊 【汉语拼音】huo xiang zheng qi ruan jiao nang 【作用类别】藿香正气软胶囊为暑湿类、感冒类非处方药药品甲类。 【成 份】苍术 195g,陈皮 195g,厚朴(姜制)195g,白芷 293g,茯苓 293g,大腹皮 293g,生半夏 195g,甘草浸膏 24.4g,广藿香油 1.95ml,紫苏叶油 0.98ml。 【性 状】藿香正气软胶囊为软胶囊,
6、除去胶囊后,内容物为棕褐色膏状物;气芳香, 味辛、苦。 【规 格】每粒装 0.45 克。 【贮 藏】密封,置阴凉(不超过 20)干燥处。 【适应症】解表化湿,理气和中,用于外感风寒,内伤湿滞,头痛昏重,脘腹胀痛,呕 吐泄泻。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 24 粒,一日 2 次。 【注意事项】1.忌烟、酒及辛辣、生冷、油腻食物,饮食宜清淡。2.不宜在服药期间同 时服用滋补性中药。3.有高血压、心脏病、肝病、糖尿病、肾病等慢性病 严重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4.儿童、孕妇、哺乳期妇女、年老体弱者应 在医师指导下服用。5.吐泻严重者应及时去医院就诊。6.严格按用法用量 服用,本品不宜长期服用。7.服药 3 天症状无缓解,应去医院就诊。8.对 本品过敏者禁用, 过敏体质者慎用。 9.本品性状发生改变时禁止使用。 10. 儿童必须在成人监护下使用。11.请将本品放在儿童不能接触的地方。12. 如正在使用其他药品,使用本品前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2.2 2.2 制备方法制备方法 以上十味,苍术、陈皮、厚朴、白芷用乙醇提取二次,合并醇提取液,浓缩成清膏; 茯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