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毕业设计毕业设计( (论文论文) )开题报告开题报告 题目:题目:手机后盖塑料模具设计手机后盖塑料模具设计 题目:题目:手机后盖手机后盖塑料模具设计塑料模具设计 一、一、前言 1课题研究的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1.1 课题的研究意义 手机后盖分很多种,在此只详细介绍一款手机后盖的模具设计,手机后盖是 采用注塑模具设计方法来实现的。不仅仅是手机后盖,手机外壳,鼠标壳等等都 是采用此种办法,此次选题的意义不仅仅在于如何设计出一套的手机后盖的模 具, 更在于通过一个实例来学习注塑模具设计的方法, 熟悉注塑模具设计的过程, 了解三维设计软件 Pro/E,模具设计专家 EMX5.0,塑性分析
2、软件 MOLDFOLW 等 先进 CAD/CAE 技术,并最终使三者融合来深化自己对注塑模具设计的认识。 1.2 国内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我国在注塑模技术开发研究与应用方面起步较晚。从 20 世纪 80 年代中期开 始,国内部分大中型企业先后引进了一些国外知名度较高的注塑模系统。同时,某 些高等学校和科研院所也开始了注塑模系统的研制与开发工作,我国注塑模 CAD/CAE/CAM 研究始于 07 年代末,发展较为迅速多年来,我国对注塑模设计制 造技术及其开发应用十分重视,在“八五”期间,由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华中理工 大学、四川联合大学等单位联合进行了国家重点科技攻关课题“注塑模 CAD/CAE/
3、CAM 集成系统”,并于 1996 年通过鉴定,部分成果己投入实际应用,使 我国的注塑模研究和应用水平有了较大提高.目前拥有自主版权的软件有,华中理 工大学开发的塑料注塑模 CAD/CAE/CAM 系统 HscZ0,郑州工业大学研制的 2 一 MOLD分析软件等.这些软件正在一些模具企业中推广和使用,有待在试用中逐步 完善。这些项目的成果对促进我国注塑模技术的迅速发展起了重要作用,使我国 注塑模技术及应用水平很快提高。目前,我国经济仍处于高速发展阶段。一方面, 国内模具市场将继续高速发展,另一方面,模具制造也逐渐向我国转移以及跨国集 团到我国进行模具采购趋向也十分明显。因此,放眼未来,模具技术
4、的发展趋势主 要是模具产品向着更大型、更精密、更复杂及更经济的方向发展,模具产品的技 术含量不断提高,模具制造周期不断缩短,模具生产朝着信息化、无图化、精细化、 自动化的方向发展,模具企业向着技术集成化、设备精良化、产批品牌化、管理 信息化、经营国际化的方向发展。这对我们新时代的年轻人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机 会也是一次强大的挑战。 1.3 国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近二十多年间,国外注塑模技术发展相当迅速。70 年代许多研究者对一维流动进行了大 量研究,由最初的 CAD 技术和 CAM 技术以图纸为媒介传递信息向 CAD/CAM 一体化方向发展。 80 年代初开展三维流动与冷却分析并把研究扩展到保
5、压分子取向以及翘曲预测等领域。80 年代中期注塑模进入实用阶段,出现了许多商品化注塑模 CAD/CAE 软件,比较著名的有:1.澳 大利亚 MOLDFLOW 公司的 MOLDFLOW 系统;2.美国 PTC 公司的 Pro/Engineer 软件;3.美国 UG 公司的 UGllUNIGRAPHICSl 系统等等.这些先进软件的熟练掌握极大地促进了国外模具行业 的发展。因此,未来的一段时间内,他们将朝着大型、精密、复杂与长寿命模具的方向发展。 2课题的研究目标、内容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课题的研究目标、内容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2.1 课题的研究目标课题的研究目标 合理编制模具零件的制造工艺。合理的
6、设计塑件及模具成型零部件的结构以及工艺。 初步掌握侧向分型机构的结构设计和工艺性分析, 设计图样要求符合最新制图标准, 表达完 整,布局合理。 图: 2.2 研究内容研究内容 计算设计出所需模具的型腔、分型面、浇注系统、脱模机构、温控系统、排 气方式、凹模与型芯的固定方式以及相对应制件的模具尺寸 2.3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 塑件成型位置及分型面选择; (2) 模具型腔数的确定,型腔的排列和流道布局以及浇口位置设置; (3) 模具工作零件的结构设计; (4) 顶出机构设计; (5). 侧抽芯的设计 (5) 拉料杆的形式选择; (6) 冷却水道的布置 二、设计方案的确定二、设计方案的确定 1 1、分型面的选择、分型面的选择 1分型面应选择在塑件的最大截面处。否则,可能会无法脱模和加工型腔。无论塑件以何 方位布置型腔,都应将此作为首要原则。 2 尽可能的将塑件留在动模一侧。因为在动模一侧设置和制造脱模机构简单易行。 3有利于保证塑件的尺寸精度。 4 有利用保证塑件的外观质量。分型面上的型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