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 题题 目目 农村留守儿童活动站设计留守之家设计报告 学生姓名学生姓名 XXX 学学 号号 201206XXXXX 指导教师指导教师 XXX 学学 院院 美术学院 专专 业业 艺术设计 职职 称称 选题的意义及研究状况选题的意义及研究状况: (一)选题的意义 随着中国和谐社会的构建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发展建设,留守儿童的培养与教 育已成为了一个严峻的社会问题,并逐渐引起各界人士高度重视。留守儿童普遍存 在与父母关系紧张、生理与心理健康欠佳以及各种社会性问题,特殊的生活环境造 就了他们特殊的性格特征。因此本案即以农村留守儿童活动站为切入点,从社会背
2、 景、地域环境、民俗习性等多重角度,对该群体特殊的活动方式、范围和特点进行 考察、思考与分析,并将人文关怀融入到空间设计当中,而不仅仅停留在关注和关 爱的阶段。促进和改善留守儿童的生活方式,让其体验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尊重、 信任、友善、理解、宽容与友爱,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情感体验。 (二)研究状况 留守儿童活动空间设计是一个综合性课题。留守儿童问题引起学术界重视,然 而,留守儿童这一社会问题存在于世界很多国家,引起学术界的重视,但目前国内 外都集中于研究解决留守儿童教育、心理等方面的问题,并形成了相应的理论成果, 在针对留守儿童的福利关怀、福利性设施及建筑等方面的设计研究尚且凤毛麟角。
3、而我国针对留守儿童活动空间的专项理论研究相对落后,功能的不完善,情感关怀 等特殊性未充分表达,难以满足他们的本质、主体性需求,有待进一步探索与完善。 主要内容、研究方法和思路、总体安排和进度主要内容、研究方法和思路、总体安排和进度(包括阶段性工作内容及完成日期): (一)研究对象与主要内容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是留守儿童活动空间方案设计。本设计即以农村留守儿 童活动站为切入点,从社会背景、地域环境、民俗习性等多重角度,对该群体特殊 的活动方式、范围和特点进行考察、思考与分析,旨在将人文关怀融入设计,立足于 利于留守儿童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的儿童空间构建定位要求、构建模式以及室内外 空间要求,营造
4、更贴合特殊儿童群体感受和自由平等的生活空间,向儿童传达健康 的价值观及社会关注度。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2.调研报告式 3.比较分析法 (三)研究思路 广泛收集与留守儿童方面有关资料及儿童活动空间设计有关书籍,为后续方案 成立奠定扎实的理论支撑。结合文献资料和相关设计规范条例,总结现阶段活动空 间设计所存在的问题,提出更具有理论价值和实际可行的解决方案。 (四)总体安排和进度 第一阶段:2016 年 3 月 2 日至 3 月 6 日,确定选题,整体框架,完成开题报告; 第二阶段:2016 年 3 月 9 日至 3 月 20 日,整体修改框架内容,重点研究分析; 第三阶段:2016
5、年 3 月 23 日至 4 月 3 日,完成论文与设计初稿; 第四阶段:2016 年 4 月 6 日至 4 月 17 日,完成论文与设计二稿; 第五阶段:2016 年 4 月 20 日至 4 月 24 日,定稿并规范格式,准备提交答辩。 准备情况准备情况(查阅的文献资料及调研情况,现有仪器、设备情况、已发表或撰写的相关论文等): (一)主要参考文献资料 1杨国才,朱金磊.国内外留守儿童问题研究述评与展望J.云南:云南日报社, 2013. 2高亚兵.不同监护类型留守儿童与普通儿童心理发展状况的比较研究J.中国特 殊教育,2008. 3熊薇.农村留守儿童的需要与社会服务:一个质性研究D.上海:华东
6、理工大学, 2013. 4肖季瑜.农村留守儿童活动中心设计研究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2015. 5蒲培勇.农村留守儿童寄宿制学校空间环境研究D.昆明:昆明理工大学,2011. 6罗天竺.农村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的心理、行为状况比较研究D.杭州:浙江 大学,2014. 7陈晶晶.亲子沟通特点对海外留守儿童社会行为影响的研究D.福州:福建师范 大学,2008. 8王亮.心理弹性导向留守儿童亲子产品设计研究D.无锡:江南大学,2012. (二)调研情况 先后到山西、安徽进行实地考察,针对留守儿童空间设计进行探索研究,并收 集多篇关于活动空间设计的文字资料和上千张图片资料。 (三) 研究条件 1. 学校图书馆有丰富的藏书 2. 电子阅览室阅读相关文献和论著 3. 借助美术艺术实践实验室进行资料查询 4. 教室进行课题研究讨论 (四)相关支撑成果 大学期间曾完成建筑设计课程,展示设计课程,室内设计课程,家具设计课程等, 并都有相关作品。 指导教师意见指导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