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毕业设计毕业设计(论文论文)开题报告开题报告 学生姓名 XX 学 号 XXX 专 业 土木工程 指导教师姓名 XXX 职 称 讲师 所在学院 土木工程学院 课题来源 自拟课题 课题性质 工程设计 课题名称 XXXX 大桥(52+90+52)连续刚构桥上部结构设计 毕业设计 的意义 XXX(52+90+52)m 连续构刚桥上部结构设计,通过本次设计能将以前所学 的理论知识和工程实际结合起来,并进一步掌握桥梁设计的基本程序、方法、理论 和设计具体步骤,培养分析解决桥梁设计及施工工程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1、 初步掌握部分电算软件的应用,如 MIDAS; 2、 熟练使用 AutoCAD,加强计算机应
2、用能力的训练; 3、 通过毕业设计的各个环节的综合训练,使得毕业以后能设计,会施工,会 钻研,进一步提升各自的综合能力; 4、 增强对信息管理工作的认识,掌握信息处理方法,进行编制技术文件等基 本技能的训练,具有一定程度的实际工作能力; 5、 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以及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6、 促使我们学习和获取新知识,掌握自我学习的能力。 研究内容 1、连续刚构桥的认识 刚构桥是上世纪 50 年代发展起来的预应力混凝土桥梁结构,随着建筑材料、 施工技术、计算手段的进步,出现了预应力混凝土梁桥,德国建成的奥厄桥开创了 预应力混凝土桥梁发展的先河,施工经验和结构分析理论的不断丰富,预应
3、力桥逐 步显示出其优越性,被广泛采用。随着桥梁跨径的增大和桥墩的增高,支架施工工艺 受到了极大的限制,为了解决这个难题,上世纪 50 年代出现了悬臂施工法,而悬臂 施工法的关键在于施工中体系的平衡, 而传统的梁桥是墩梁铰接的在施工中又难于 保持体系的绝对平衡,这就要求墩梁固结,利用桥墩本身的抗弯刚度来抵御不平衡 造成的弯矩。这样就出现了 T 型刚构。随着 T 型刚构的发展,又出现了将 T 型刚构 粗厚桥墩减薄,形成柔性桥墩,使墩梁固结、主梁连续,从而形成连续刚构桥。连续 刚构桥同 T 型刚构桥相比具有造型优美行车舒适的特点。 在受力方面, 连续刚构桥 在施工状态下的受力模式和合拢后体系转换的整
4、个结构受力状态也能够很好的吻 合,这是其他桥型难于比拟的优点。这正是连续刚构桥能够广泛在工程实践中得到 应用的原因所在。 2、连续刚构国内外的研究前景 1) 国外发展现状 国外修建大跨连续刚构桥的历史相对国内较早一些。1964 年联邦德国建成了 主跨 208m 的本道夫(Bendorf)桥,在结构上有了新的创新,薄型的主墩与上部连 续梁固结,形成了带铰的连续刚构体系。1985 年澳大利亚建成的门道桥(Gateway), 跨径 145+260+145m,采用双薄壁桥墩,单箱单室主梁和 C50 高强混凝土,该桥保 持世界记录达 12 年之久,是一座里程碑式的建筑。目前国外公路桥梁中跨径最大 的预应
5、力混凝土连续刚构桥为挪威斯托尔马桥及其姊妹拉夫特桥, 主跨跨径分别为 301m 和 298m。 很多国家对高桥墩的研究和施工方面已取得了不少成果, 特别是爬 模、翻模技术的发展与推广促进了高墩、超高桥梁的建设。国外许多出现高桥墩的 场合通常采用连续刚构的桥型,且主梁为预应力混凝土箱形结构的居多。由于连续 刚构桥墩梁固结,为超静定结构,尤其是多跨连续刚构桥,超静定次数较多。为防 止温度内力过大,必须采取一定的结构措施。目前国外普遍采取减小墩身抗推刚度 的方法来减小温度内力。 2) 国内发展现状 我国的连续刚构桥是在 1988 年开始修建, 并在 1990 年建成了我国第一座跨径 为 180m 的
6、广州洛溪大桥。进入九十年代,我国相继修建了几座大跨径的连续刚构 桥, 如 1995 年建成的黄石长江大桥(162.5+3245+162.5m), 连续长度居世界首位), 1997 年建成的虎门大桥辅航道挢(150+270+150m),97 年位居世界首位),云南省元 江大桥(58+182+265+194+70m),不断地把连续刚构桥推向新的高度。近几年,随 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高等级公路在西部深沟险壑地区出现的越来越多。西部 山区的地形特点多为沟深、坡陡,因此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高墩大跨度桥梁不断涌 现,它们在山区公路、铁路桥梁的应用中显示出了其跨越能力大的优越性。该类桥 型必须采用柔性墩,以有效减小上部结构的内力和由温度、混凝土收缩、徐变及地 震等引起的影响。 3) 国内外发展趋势 跨径可进一步增大 上部构造不断轻型化 简化预应力束类型 取消边跨合拢的落地支架 上部结构连续长度增长,以适应高速行车的需要。 桥型多样化 3、方案比选 根据该桥的的桥位地质、实际地形和水文资料,初步拟定以下三种方案: 1) 主跨为 52m+90m+52m 的三跨连续刚构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