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中小企业是指相对于大企业而言,其资产、员工和经营规模都较小的企业。按生产 规模可将企业划分为特大型、大型、中型和小型,中小企业多指中型和小型企业。中小企 业在解决农业劳动力转移,缓解就业压力,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技术进步和创新等方面发 挥着重要作用。当前,我国中小企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但同时也面临着严峻的 挑战,这集中反映在中小企业的财务管理上。目前我国中小企业出现了诸如企业资信度不 高、风险意识淡薄、成本管理粗放、会计人员素质不高等一系列问题。基于这些问题,中 小企业必须根据自身的特点,从多方面入手强化财务管理。企业财务管理是基于企业再生 产过程中客观存在的财务活动和财务关系而产
2、生的。在 Cecil,管理中,加强财务管理是重 中之重。加强财务管理工作,能合理安排资金的筹集、投放、使用、收回等财务活动;能 正确处理围绕财务活动的企业与各方面形成的财务关系,从而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 1 中小企业的行业特点 1.1 管理不规范 首先,表现在管理观念陈旧,只强调人员忠诚老实,不重视人员才能;其次,管理权 集中,不够民主,往往易伤害从业人员的积极性。家族式管理现象普遍存在,强调家族利 益,从业人员觉得为一个家庭服务,个人晋升发展的机会很少。缺乏管理的制度,奖惩没 有制度,财务不透明,不重视精神激励,只注重物质激励。 1.2 规模小,行业涉及面窄,业务单一 中小企业的规模小主要体
3、现在年营业额较少,有相当一部分属:F 小规模纳税人。资金 投入量不大,这与企业融资渠道有关,主要靠内部积累和亲朋好友借款,银行金融机构提 供的资金相当有限。中小企业涉及行业门类齐全,但是它们往往只侧重于某一项产品或业 务,很少多元化经营,其业务流程相对简单。 1.3 组织结构简单,组织制度缺失 中小企业的组织结构多采用集权制,经营机构和内部组织机构较简单,没有太多的管 理层次,可以发挥信息传递快,不易失真的优点,但容易形成“一言堂”的现象。很多中 小企业都没有设立相应的管理决策机构,即使有限责任公司有董事会,也只是一个人或少 数几个人说了算。管理制度、工作规范、技术规范等都很少,即使有也不全面
4、。 1.4 故意逃避纳税、逃避债务 中小企业在企业经营过程中,为了企业自身利益,往往有通过逃避纳税的方式增加财 2 富的想法,经营状况不好时,逃避债务的愿望就强烈。当外部监管力度不够时,这种现象 会更加凸显。 2 中小企业的地位和现状 2.1 中小企业的地位 近年来我国的中小企业作为一个高效率的经济群体,已逐渐成为推动地区经济发展的 重要力量,它们在解决工业化时期农业劳动力的转移、缓解就业压力、保持社会稳定,促 进产业组织中的分工和专业化协作,为大企业提供配套服务,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 技术进步和技术创新,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我国的中小企业已超 过 1000 万家, 占
5、到我国企业总数的 90,提供了 75的城镇就业机会,实现的工业总 产值占全国的 60。1999 年底,由国家计委牵头,国家统计局、国家经贸委和财政局共 同修订了中小型企业划分标准。新的划分标准不再沿用旧标准中各行业分别使用的行 业标准,而是统一按销售收入、资产总额进行划分。划分的标准为:大型企业年销售收入 和资产总额均在 5 亿元以上,其中特大型企业的年销售收入和资产总额均在 5O 亿元以下: 中型企业为年销售收入和资产总额均在 5000 万元以上;低于 5000 万元以下的均为小型企 业。按新的划分标准,以 1998 年的统计数据来看,在国家统计局掌握的 4O 多万家独立核 算工业企业中,大
6、、中、小型企业占全部独立核算工业企业的比例分别为 021、196 EI 9783。可见中小型企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起着 举足轻重的促进作用。 2.2 中小企业的现状 根据国家经贸委、国家计委、财政部、国家统计局关于印发中小企业标准暂行规定 的通知,对中小企业的认定,以从业人员数、销售额和资产总额 3 项指标为划分依据, 据此划分标准认定,目前我国中小企业数量达到 2930 万,占我国企业总数的 95。在国 家经贸委发布的(2001 年中国中小企业发展报告公布的数据中:中小企业的生产总值 (GDP)占国民生产总值的 51,创造了 571的社会销售额,并占出口贸易的 60左右, 在企业资产中,中小企业占 485,中小企业同时为国家创造了 432的税收,是县 级以下财政收入的主要提供者,城镇就业机会的 697也是通过中小企业提供的,因此 中小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我国经济的发展、维持国家的繁荣稳定起着 举足轻重的作用。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中小企业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同 时也面临着严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