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毕业论文 浅论中学语文教学语言之美 Discussion on the language beauty of Chinese teaching in middle school 院 系: 中文系 专 业: 汉语言文字 学 生 班 级: 2010 级中文系 学 号 姓 名: 指导教师单位 中文系 指导教师姓名 指导教师职称 讲师 浅论中学语文浅论中学语文教学教学语言语言之之美美 【摘要摘要】: 中学语文课堂应该是一个充满语言美的课堂。 也就是说要使教学过程 的语言具有审美价值。语文课堂教学的语言应该是这样的:导语的语言美,分析 的语言美,提问的语言美和收讲的语言美。 【关键词关键词】:语文教学
2、语言,导语美,分析美,提问美,收讲美 语文教学语言应该是富于魅力的的语言,是一种富于美感的语言,整个语文 课堂是享受语言美的过程。因为人们总是喜欢美的东西。那么,美的语文教学语 言应该是怎样呢? 下面本文就从美学角度探讨一下语文教学语言。 一一 导语美导语美 魏书生老师说: “好的导语像磁铁,一堂语文课,教师如何带领学生在课堂 中体会诗意流淌的语言,经历峰回路转的环节,完成一下子把学生的注意力聚拢 起来。好的导语又是思想的电光石火,能给学生以启迪,催人奋进。 ”课堂上, 学生人人双眸凝视犹如被磁铁吸引般地听着、 想着表现出精神上的充实与满 足,这一切充分体现了教学语言美的魅力和审美价值。确实,
3、好的导语是教师精 心打造的一把金钥匙,放射出独特的光芒,领着学生登堂入室。那么,什么样的 导语才算是好的导语呢?我认为美的导语的基本要求应该具有这样的特点: 新奇 性、艺术性、知识性。 明确了导语设计的要求,那么,怎样设计一节课的导语 呢? (一) 提问式导语 提问式导语,也叫“问题引路” 。教师一上讲台便向学生提出一个问题,请 学生和自己一道思考,这样可以立即引起学生的注意,使他们一边迅速思考,一 边留神听讲。我在讲游褒禅山记一文时,先板书毛泽东的名句: “无限风光 在险峰” 。然后问: “为什么说无限风光在险峰呢?请大家先想想其中道理。 ” 这一问题触及文章主题,引起了学生对未知寻根究底的
4、欲望。 (二) 悬念式导语 悬念式导语也叫“设疑式导语” 。即开头讲一个内容生动精彩、情节扣人心 弦的小故事或举一个触目惊心的事实来制造悬念, 使学生对故事及相关事物产生 关切感,从而仔细听下去。在讲现代自然科学中的基础学科时,有一位教师 首先说道: “一位美国海军部长曾说钱学森无论到哪里,他都抵得上五个师 。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学生们交头接耳,悄声议论。稍停,教师说: “我们还 是先来学习这位著名科学家写的一篇文章,看看他告诉了我们什么。 ”教师“引 而不发,跃如也” 。 (三) 渲染式导语 运用形象、充满情感的语言开头,创造适宜的环境气氛,引发学生相应的感 情,进而吸引学生。在讲天山景
5、物记时,可先板书敕勒歌 : “敕勒川,阴 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接着说明这 是边塞风光。 尽管诗人写出了草盛牛羊壮的景色, 但这毕竟是 “西出阳关无故人” 的地方;可在现代散文家笔下的天山却是塞外江南,这里繁花争艳,五彩斑斓, 溪流淙淙。现在我们就跟随作者去天山游历一番。这样,既给学生复习了古诗的 知识,又使学生神往天山景物,加浓了学习课文的兴趣。 (四)引文式导语 把与课文相关的诗文引证到课堂中,增加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有位教师在 讲陶渊明桃花源记时,先板书白居易对陶渊明的评价: “吾爱陶彭泽,文思 何高玄。 ”接着说:作者受到这种评价是当之无愧的。现在
6、我们就来看他如何的 “高玄”吧。这样导入新课,自然和谐,学生爱学。 (五) 激情式导语 通过语言激发把学生思想引入课文情境,使学生产生一种强烈的感情后导 入新课。如讲诗八首 ,可用这样的话激情: “诗,像种子一样,有一股顽强的 爆发力。 好的诗歌破土而出以后, 它的芳香会和民族精神融合, 长久地滋润大地; 今天我们读的古诗八首,有的已距今九百年,有的距今约一千五百年,然而,诵 读、咀嚼,仍可品味到其中的芳香。 ”学生情弦被拨动,脑中充满民族自豪感, 带情诵读,兴意盎然。 (六) 直入式导语 直入式导语又叫“开门见山导语” 。即一上课就板书课题,并围绕课题提出 一系列的问题让学生思考。 如讲 爱莲说 揭示课题后就问: “你们见过莲花吗? 谁能说说这种花的样子?它生长在什么地方?花蔓有什么特点?花有什么好 处?”这样开讲,简洁明快,可以使学生的思维迅速定向,很快进入对课文中心 的探求。 (七) 图解式导语 图解式导语也叫“实物式导语” 。即开课之前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