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前 言 一、化工原理课程设计的目的和要求 课程设计是化工原理课程的一个总结性教学环节,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本门课 程及有关选修课程的基本知识去解决某一设计任务的一次训练。在整个教学计划中,它 也起着培养学生独立工作能力的重要作用。 课程设计不同于平时的作业,在设计中需要学生自己做出决策,即自己确定方案, 选择流程,查取资料,进行过程和设备计算,并要对自己的选择做出论证和核算,经过 反复的分析比较,择优选定最理想的方案和合理的设计。所以,课程设计是培养学生独 立工作能力的有益实践。 通过课程设计学生应该注重以下几个能力的训练和培养: 1. 查阅资料, 选用公式和 搜集数据包括从已发表的文献中
2、和从生产现场中搜集的能力; 2. 树立既考虑技术上的先 进性与可行性,又考虑经济上的合理性,并注意到操作时的劳动条件和环境保护的正确 设计思想, 在这种设计思想的指导下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迅速准确的进行 工程计算的能力; 4. 用简洁的文字,清晰的图表来表达自己设计思想的能力。 二、化工原理课程设计的内容和步骤 课程设计的基本内容 1. 设计方案简介:对给定或选定的工艺流程,主要的设备型式进行简要的论述; 2.主要设备的工艺设计计算:包括工艺参数的选定、物料衡算、热量衡算、设备的工 艺尺寸计算及结构设计; 3.典型辅助设备的选型和计算: 包括典型辅助设备的主要工艺尺寸计算和设备
3、型号规 格的选定; 4. 带控制点的工艺流程简图:以单线图的形式绘制,标出主体设备和辅助设备的物 料流向、物流量、能流量和主要化工参数测量点; 5. 主体设备工艺条件图:图面上应包括设备的主要工艺尺寸, 技术特性表和接管表; 完整的课程设计由说明书和图纸两部分组成。说明书是设计的书面总结,也是后续设计 2 工作的主要依据,应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1)封面(课程设计题目、班级、姓名、指导教师、时间 ) ; (2)目录; (3)设计任务书; (4)设计方案简介; (5)设计条件及主要物性参数表; (6)工艺设计计算; (7)辅助设备的计算及选型; (8)设计结果汇总表; (9)设计评述及设计者对本
4、设计有关问题的讨论; (10)工艺流程图及设备工艺条件图; (11)参考资料。 (二)课程设计的步骤 1. 动员和布置任务; 2. 阅读指导书和查阅资料; 3. 现场调查; 4. 设计计算绘图和编写说明书; 5. 考核和答辩。 设计题目 清水吸收空气中氨气的填料塔装置设计 设计条件: 气体混合气成分:空气和氨 进料混合气氨含量:5.0% 混合气体流量:34850m3/h 要求塔顶排放气体中氨低于 0.02(体积分数) 用清水吸收,吸收剂用量为最小用量的 1.5 倍。 操作条件 操作压力:101.3kpa 操作温度:293K 每年按 300 天计,每天 24 小时连续进行 3 设计任务要求 完成
5、填料塔吸收塔的设计 吸收塔的物料衡算和工艺尺寸设计 填料层压降的计算 液体分布器简要设计 绘制吸收塔计算结果列表 绘制工艺流程图、设备图 目 录 第一节第一节 前言前言 1 1.1 填料塔的主体结构与特点 1 1.2 填料塔的设计任务及步骤 1 1.3 填料塔设计条件及操作条件 1 第二节第二节 吸收塔主体设计方案的确定吸收塔主体设计方案的确定 2 2.1 装置流程的确定.2 2.2 吸收剂的选择 2 2.3 填料的类型与选择 .2 2.3.1 填料种类的选择 2 2.3.2 填料种类的选择 2 2.3.3 填料材质的选择 3 2.4 基础物料数据 3 2.4.1 液相物性数据 3 2.4.2
6、 气相物性数据 4 2.4.3 气液相平衡数据 4 2.4.4 物料横算4 第三节第三节 填料塔工艺尺寸的计算填料塔工艺尺寸的计算 6 3.1 塔径的计算 6 3.2 填料层高度的计算及分段 7 4 3.2.1 传质单元数的计算 .7 3.2.2 质单元高度的计算 .8 3.2.3 填料层的分段 9 3.3 填附属高度计算. 10 3.4 填料层压降的计算 . 10 3.5 液体分布器计算. 10 第四节第四节 填料塔内件的类型及设计填料塔内件的类型及设计 12 4.1 塔内件类型 12 4.2 塔内件的设计 12 4.2.1 液体分布器设计的基本要求: 12 4.2.2 液体分布器布液能力的计算 12 注:注:. 12 1 填料塔设计结果一览表 . 12 2 填料塔设计数据一览 13 3 参考文献. 14 4 后记及其他 . 14 附件一:塔设备流程图 14 附件二:塔设备设计图 14 1 第一节 前言 1.1 填料塔的主体结构与特点 填料塔不但结构简单,且流体通过填料层的压降较小,易于用耐腐蚀材料 制造,所以她特别适用于处理量肖,有腐蚀性的物料及要求压降小的场合。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