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一、论文(设计)选题的依据(选题的目的和意义、该选题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及发展趋势等) (一)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为顺应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规范企业的会计核算行为,提高会计信 息质量,加快与国际会计准则的接轨,财政部于 2006 年 2 月发布了新企业 会计准则 ,并且于 2007 年 1 月 1 日在上市公司正式执行。新准则公布不久, , 我国又进行了企业所得税的改革, 相继颁布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 及其实施条例,进一步强调了税法的独立性,与财务会计制度的关系发生了很 大变化。由于二者之间差异的存在,增加了广大纳税人遵从会计准则和税法的 成本。 “会” 、 “税”之间的差异是
2、必然的,合理的,但是“会” 、 “税”分离并 不否定它们两者间的协作关系。 本文通过对新准则与新税法之间的差异进行分 析,通过具体案例,并结合我国现状,提出如何进行二者协调的建议。 会计准则与税收法规的关系问题是一个复杂的问题, 也是我国法制建设过 程中的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分析新会计 准与新企业所得税税收法规的理论差异,进而提出协调两者差异的建议。一方 面,在新准则的指引下,企业能够更好地提供给财务报告使用者与经济决策需 要相关的会计信息,以助于他们对企业过去、现在或未来的情况作出评价或者 预测;另一方面,在新税法的指引下,能够更好地实现财富在国家和纳税人之
3、间合理分配的目标。 (二)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国际上很多专家也在讨论“会” 、 “税”之间的关系。对于二者之间的关系 模式,根据诺布斯(Nobes)分类法,有两大模式: 第一类,以宏观经济理论为基础建立的,以法、德等国为代表的“会、税 统一”模式。税收法规要求会计制度内部遵从,要求企业进行财务会计核算所 依据的会计制度与税法保持一致; 第二类,以微观经济理论为基础建立的,以英、美等国家为代表的“会、 税分离”模式。会计制度与税法相互独立,纳税人在纳税时按照税法进行相应 调整,但税法不会影响会计信息的生成和提供,以及会计信息的独立、公允和 完整。 2 也有观点认为除这两种模式之外,还有
4、一种中间模式“混合式” 。 由于会计准则与税法在运用是依据的基数不同, 即会计准则强调权责发生 制, 税法强调收付实现制, 因此, 各国对于这两者的关系仍在进行不断地探讨, 力求实现一个平衡。 国内对于“会” 、 “税”的关系一直都有研究。在我国, “会” 、 “税”关系 被称为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的关系。我国会计理论界比较具有代表性的观点 主要有三种:统一论,主张“会” 、 “税”统一;协调论,主张“会” 、 “税” 协调;分离论或独立论,主张二者适当分离。 在新准则与新税法相继公布之后,二者的关系也随之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对应事项之间的差异呈扩大态势。新准则中的许多重大变革都直接影响到企 业
5、所得税管理,如公允价值被引入会计计量属性,历史原则不再作为会计核 算的基本原则等。新税法的颁布则进一步强调了税法的独立性,因为它仍然 以历史成本原则为会计计量的基本假设。 在新准则与新税法的指引下,我国在选择“会” 、 “税”模式时更接近于 “混合式” ,一方面,不否认会计规范与税收制度之间存在差异的必然性,另 一方面,也不否认二者之间的协作关系。 随着制度的不断改进与成熟, “会” 、 “税”之间的分离会不断加速,因此, 二者之间的协作将会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最终很好地实现在差异中相互协调。 3 二、论文(设计)的主要研究内容及预期目标 (一)主要研究内容 论文研究的是我国会计制度与税收法规之
6、间的差异与协调。 论文的基本逻 辑是:介绍新准则与新税法颁布的背景,对企业在遵循这两个制度法规是所面 临的现实状况,提出二者之间存在的差异扩大,进一步分析差异存在的原因, 同时通过具体案例分析,结合我国实际,提出实现二者协作的建议。 论文: 第一部分:问题的提出。主要阐述新准则与新税法颁布的背景,点明二者 之间差异的存在,并且简要阐述我国会计制度与税法的联系与区别。 第二部分:差异分析。通过对总体差异分析、公允价值观下差异分析以及 其他一些有代表性的项目的差异分析, 全面阐述新准则与新税法之间存在着差 异。 第三部分:差异协调。分别引用两个有代表性的例子来具体阐明实际工作 中企业应当如何通过纳税调整来协调会、税差异,案例会选取新准则中新增添 的观点、具体准则。 第四部分: 对策和建议。 根据现行准则与税法的差异所带来的问题, 将会、 税协调上升到政策法规的高度,结合我国实际国情,提出在政策制定方面、企 业管理方面应该采取的措施,以从根本上将会、税差异减小到最低限度,从而 节约工作成本。 (二)预期目标 1.全面分析新准则与新税法存在的差异。 2.通过实际案例给出企业实际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