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目录 1 课程设计题目 1 2 课程设计目的 1 3 课程设计时间 1 4 课程设计环境 1 5 课程设计任务 1 6 课程设计原理 1 6.1 概述 1 6.2 色散及其分类 2 6.3 色散补偿光纤(DCF) 3 6.4 啁啾光纤光栅(CFBG)色散补偿 4 6.5 偏振模色散补偿法(PMD) 5 7 课程设计过程及调试、结果 6 7.1 负色散光纤补偿(DCF) 6 7.2 光纤光栅色散补偿(FBG) 8 7.3 偏振模色散补偿(PMD) 13 8 课程设计体会 16 参考文献 . 16 1 1 课程设计题目 色散补偿分析 2 课程设计目的 要求学生根据题目要求,寻找相关资料,了解理论
2、知识,并且掌握一种光通信系统设 计软件 OptiSystem 的使用;要求学生熟悉色散补偿原理,熟悉软件,会应用软件进行系统 设计,调试,获得相关结果,并可以对结果进行分析;同时也考验同学们的自学能力、解 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精神。 3 课程设计时间 1 周(2014 年 6 月 23 日-2014 年 6 月 27 日) 4 课程设计环境 基于 windows 7 系统,用 Optisystem 7.0 软件进行仿真 5 课程设计任务 熟悉 OptiSystem 软件的使用, 基于 OptiSystem 软件完成色散补偿的仿真设计, 对色散 补偿元件的性能做相应的性能测试和模拟,增强研究问题
3、解决问题的动手能力。 6 课程设计原理 6.1 概述 目前,光纤线性通信已不能满足现在信息处理传输的要求,因为它存在着三个主要的 缺陷:其一是光纤的色散,其二是光纤损耗,其三是非线性。低损耗光纤和掺铒光纤放大 器的广泛应用解决了高速光纤通信系统的传输损耗问题。光纤的色散又能有效抑制四波混 2 频等非线性效应,因此,色散问题已成为光纤通信系统进行升级扩容的主要障碍。 受色散的影响,传输速率为10Gbits、光脉冲宽度为50ps的系统只能传输40 km。传 输速率为80Gbits时,传输距离不足2 km。为了兼顾色散和非线性两种要素,人们提出 了一种折衷方案,即将光纤的零色散点偏离155 u m窗
4、口使之在155 u m波长处的色散 不为零,约有26 pskmnm的色散,这就是G655光纤。当光纤传输的速率较低、距 离较短时,采用G、655光纤进行传输的办法是可行的。但是,G655光纤并没有解决色散 问题,高速、长距离传输中仍然需要色散补偿。并且由于其低色散,光纤的非线性效应使 通道间距为50GHz的波分复用(WDM)系统很难实现。而G652光纤在155 u m窗口处的大 色散可以有效的抑制非线性,通过色散补偿,实现通道间距为50GHz的WDM 系统的传输毫 无问题。迄今为止,全世界铺设的光纤干线长达2亿公里以上,其中的80为G652光纤。 我国的八纵八横主要干线铺设的基本也都是G 65
5、2光纤。 随着全球信息业务量的迅猛增加, 通信网络必然要进一步向高速大容量方向发展,开发已有光通信系统的潜力,在G652光 纤上开通高速系统,关键问题是色散补偿。 6.2 色散及其分类 光信号在光纤传输中不但幅度会因损耗而减小,波形亦会发生愈来愈大的失真,脉冲 展宽,从而限制了光纤的最高信息传输速率。这种失真是由于信号中的各种分量在光纤中 的群速度不同(因而时延不同)引起的。这些分量包括发送信号调制和光源谱宽中的频率 分量及光纤中的不同模式分量。时延失真是由于光纤色散而产生的,光纤色散包括以下四 种: (1)模间色散:多模光纤中由于各个导模之间群速度不同造成模间色散在发送机多 个导模同时激励时
6、,各个导模具有不同的群速,到达接收端的时刻不同。 (2)波导色散:这是某个导模在不同波长(光源有一定的谱宽)下的群速度不同引 起的色散,它与光纤结构的波导效应有关,又称为结构色散。 (3)材料色散:这是由于光纤材料的折射率随光频率呈非线性变化,而光源有一定 谱宽,于是不同的波长引起不同的群速度。 (4)偏振模色散:普通单模光纤实际上传输两个相互正交的模式,实际在单模光纤 3 存在各种少量随机的不确定性,不对称性,造成了两个偏振模的群时延不同,导致偏振模 色散。 在这四项色散中,波导色散和材料色散正比于光源的谱宽,故总称波长色散,它们的 相对大小,与光源本身谱宽及调制边带宽度有关。对单模光纤,没有模间色散,波导色散 与材料色散是主要的,它们的相对大小又与工作波长有关。对于多模光纤,模间色散与材 料色散是主要的,波导色散可略去不计。 6.3 色散补偿光纤(DCF) 其基本原理是通过对光纤的芯径及折射率分布的设计,利用光纤的波导色散效应,使 其零色散波长大于 1.55 微米,即在 1.55 微米波长处产生较大的负色散,这样当常规光 纤和色散补偿光纤级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