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污染物分析课程设计污染物分析课程设计 _教室、 居室内空气质量监测与评价教室、 居室内空气质量监测与评价 院 系: 环境工程与化学系 专 业: 应用化学 污染物分析课程设计 1 目 录 第1章 监测背景.3 1.1 监测背景3 1.2 监测内容3 第 2 章资料收集. 3 2.1 实验室资料收集 .3 2.2 监测标准资料的收集.3 第 3 章 采样点的设置4 第 4 章 检测项目4 第 5 章 采样时间和采样频率以及相应监测方法4 第 6 章 样品的采集和保存5 6.1 二氧化硫的采集和保存5 6.2 二氧化氮的采集和保存5 6.3 甲醛的采集和保存.5 第 7 章样品的预处理6 7.1
2、二氧化硫的预处理.6 7.2 氮氧化物的预处理. .6 7.3 甲醛的预处理.6 第 8 章 评价方法,质量保证及实施计划6 8.1 二氧化硫6 8.1.1 校准曲线的绘制.7 8.1.2 样品测定.8 8.1.3 数据记录8 8.1.4 数据处理 8 8.1.5 质量保证9 8.2 二氧化氮.10 8.2.1 标准曲线的绘制.10 8.2.2 空白试验和样品的测定11 污染物分析课程设计 2 8.2.3 数据记录 11 8.2.4 数据处理11 8.2.5 质量保证12 8.3 甲醛.13 8.3.1 标准曲线的绘制13 8.3.2 样品的测定13 8.3.3 数据记录14 8.3.4 数据
3、处理14 8.3.5 质量保证14 第 9 章 结果分析15 参考文献16 污染物分析课程设计 3 第 1 章 监测背景 1.1 监测背景 (1)课程实践,巩固所学的专业知识。 (2)熟悉环境监测从布点、采样、样品处理、分析测试、数据处理、 等一系列整套工作程序。 1.2 监测内容 通过对洛阳理工学院东校区的实验楼 B 楼空气中主要污染物 进行质量监测,判断校区空气质量是否符合我国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或环境规划目标的要求, 为实验室空气质量评价提供可靠依据。 本次的 设计方案以我们本校区实验楼 B 楼作为监测地点,依据环境空气质 量监测标准 , 再参考一些相关的文献, 最后汇总得出最终的设计方案
4、。 第 2 章 资料收集 2.1 实验室资料的收集 A. 实验室概况 洛阳理工学院东校区所在地区是平原地形,是一个封闭性的教学 生活区。 学校的校园是由教学区、 宿舍区, 附近居民区等多功能区组成, 而实验室位于洛阳理工学院东校区教学区 B 楼,是化学,生物综合实 验楼,里面分为实验室和办公室以及储藏室。 B. 污染源分布及排放情况 实验室空气中的主要污染物的来源: 主要来自实验楼里做实验以 及实验试剂挥发所产生的气体。 2.2 监测标准资料的收集 A.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2012 年)(GB3095-2012) B. 环境空气质量监测规范(试行) C. 环境空气采样技术导则 D. 环境空气质
5、量功能区划分原则与技术方法(HJ/T 14-1996) E. 环境空气质量手工监测技术规范教程(HJ/T 194-2005) F. 环境空气二氧化硫的测定(HJ 482-2009) G. 环境空气氨氮化物的测定(HJ 419-2009) H.环境空气甲醛的测定(GB/T15516-1995) 污染物分析课程设计 4 第 3 章 采样点的设置 针对实验楼 B 楼 检测区域内的采样点布设。 经典方法是常用的方法, 特别是对尚 未建立监测网或监测数据积累少的地区, 需要凭借经验确定采样点的位 置。原本计划监测点包括学校的宿舍,食堂,教室,实验室等。但由于 课程设计时间比较短, 而且空气采样器携带不方
6、便, 只能就近监测实验 室的空气质量状况。在 B 楼实验室,我们一般在四楼做实验,所以选 择了 404 室作为采样地点。 第 4 章 检测项目的确定 根据学校所在地的气象资料,经过对以上的调查研究和相关资 料的讨论及综合分析,可知校园的主要污染物有二氧化硫(SO2)、氮氧 化物、可吸入颗粒物(PM2.5及 PM10)、一氧化碳(CO)、臭氧(O3)醛 类等有机物。 但由于时间限制, 本次监测只要求监测室内空气中的二氧 化硫含量,二氧化氮的含量以及甲醛的含量。 第 5 章 采样时间和采样频率及测定方法 表 5-1 采样时间和采样频率及测定方法 采样频率和时间 测定方法 二氧化硫 短时采样:45min-60min 流量:0.5L/min 甲醛吸收-副玫瑰苯胺分光 光度法 二氧化氮 短时采样:50min-60min 流量:0.4L/min 盐酸萘乙二胺分光光度法 甲醛 短时采样:20min-40min 流量:0.5L/min 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