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任务书 设计题目设计题目: 拨叉加工工艺过程 学学 院:院: 系系 别:别: 机械系 专专 业:业: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学生姓名学生姓名: : 学号学号: 起迄日期起迄日期: 2012 年 06 月 6 日2012 年 06 月 15 日 指导教师指导教师: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 2 目目 录录 一、设计题目一、设计题目 3 二、设计要求二、设计要求 3 三、设计任务三、设计任务 3 四、零件图样的工艺分析四、零件图样的工艺分析 . 3 (一)零件的工作状态及工作条件 3 (二)零件的结构分析 3 (三)零件技术条件分析 4 (四) 零件材料及切削加工性.
2、4 (五)零件图尺寸标注分析以及基准的确定 4 (六)零件的工艺性分析 5 五、毛坯的设计五、毛坯的设计 5 (一)毛坯种类的确定 5 (二) 毛坯的工艺要求. 5 六、零件的工艺规程设计六、零件的工艺规程设计 . 5 (一)工艺路线的制定 5 七、设备的选择七、设备的选择 8 (一)机床的选择 8 (二)量具的选择 8 八、夹具设计八、夹具设计 9 (一)钻床夹具设计 9 (二)夹具构造特点及原理 10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 3 一、设计题目一、设计题目 拨叉加工工艺过程 分析了拨叉的基本概况,例如:工作环境,结构特点,材料的性质及其加工特性 等。分析了零件的主要加工表面的方法,比较详细
3、地分析了工艺路线的制定和选择。 并且对有关设备的选择与应用进行了简单的介绍, 以及对加工中易产生的缺陷和防范 措施也做了说明。在夹具设计中,根据车床、铣床、钻床夹具的特点,说明了如何进 行定位、加紧、以及误差分析、技术条件的制定。 二、设计要求二、设计要求 (一)进一步掌握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所学的理论知识; (二)了解并掌握零件工艺规程设计的基本思想和方法,学会科学分析和解决问题; (三)熟悉典型零件的工艺规程; (四)掌握 CAPP 软件的应用; (五)培养认真严谨的工作作风和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 (六)培养爱护公物的良好习惯。 三、设计任务三、设计任务 (一)绘制零件图; (二)设计零件
4、加工工艺规程并用 CAPP 软件绘制成图; (三)撰写设计报告(包括调试总结报告) ; (四)上交零件图及加工工艺规程卡片及工序卡片。 四、四、零件图样的工艺分析零件图样的工艺分析 (一)(一)零件的工作状态及工作条件零件的工作状态及工作条件 工作状态:工作频繁。 工作条件:工作表面有冲击,受力较大。 (二)(二)零件的结构分析零件的结构分析 从给出的零件图可以看出,换挡拨叉是由铸钢经铣削、车削,钻削、磨削等多种 加工手段加工而成的零件。总体看来,整体的精度要求并不是很高,只有内换挡轴孔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 4 的公称尺寸达到八级,零件的表面粗糙度的要求并不是很高。 内换挡轴孔的公称尺寸
5、为15H8 表面粗糙度为 3.2, 并且加工出半径为 1mm 的倒 角,表面粗糙度为 12.5,中线为后续各个形位公差的基准。定位销孔公称尺寸为 5H14, 其表面粗糙度为 12.5。 纵槽的公称尺寸 0.2 0 13 粗糙度为 12.5 其对称中心距离 端面为 12mm。 零件的工作部分是拨叉脚, 两脚间的距离为 50H12, 内侧粗糙度为 12.5. 拨叉脚高 20mm, 需经过淬火处理, 增加其硬度和耐磨度。 工作表面的粗糙度为 6.3. 两 叉脚由半径为 28mm 的圆弧连接。其厚度为 5.5mm,未作热处理。 (三)(三)零件技术条件分析零件技术条件分析 1、表面精度 总体看来换挡拨
6、叉的表面精度要求不是很高,因为它是变速器的拨叉,只有叉脚 工作,其整个零件的机械强度不是很高,从使用的材料就能看出,铸钢耐磨,但是叉 脚却需淬火处理,增加其强度。内换挡轴孔粗糙度要求最高是只达到 3.2m,因为 需要与轴配合,而其他部分几乎不与别的零件相接处,所以其最低粗糙度一般较低。 2、表面间的位置精度 在零件加工过程中内换挡轴孔中线为表面间的位置精度基准,叉脚要保持一定的 垂直度,垂直度误差不得超过 0.1m。 3、零件的其他技术要求 零件毛坯选用,需要进行热处理(正火)使表面硬度达到要求,淬硬深度为 0, 7-1.2mm,使材料的硬度提高,达到工作要求(HRC50)。最终检验时要严格按照设计尺 寸以及设计要求进行检验。 (四)(四) 零件材料及切削加工性零件材料及切削加工性 拨叉毛坯选用材料 ZG310-570。 热处理后 HRC50 (查金属机械加工工艺人员手册第三版) 化学成分:含 C 0.50%,Si 0.6%,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