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毕设资料网! | 帮助中心 毕设资料交流与分享平台
毕设资料网
全部分类
  • 毕业设计>
  • 毕业论文>
  • 外文翻译>
  • 课程设计>
  • 实习报告>
  • 相关资料>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毕设资料网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关于中国新型城镇化研究的文献综述

    • 资源ID:1396938       资源大小:24.09KB        全文页数:8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关于中国新型城镇化研究的文献综述

    1、中国新型城镇化研究的文献综述 【摘要】新型城镇化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大战略和历史性任务,是全 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本综述通过对近年来研究新型城镇化的 论文进行总结,梳理了中国学界对新型城镇化的认识。 【关键词】城镇化;新型城镇化;中国特色 - 本篇综述主要收集了 2010 年以来研究中国新型城镇化的文献,在 中国知网(cnki)高级检索,输入关键词“中国”、“新型城镇化” 进行筛选,并将文献发表的年度限定为 2010 年至 2016 年,共查找到 文献 9 篇。 中国城镇化率突破 50大关,进入城镇化加速发展期。传统的城 镇化模式存在弊端,中国要走新型城镇化道路,为我国赢得比较优势 和后发

    2、优势发挥的巨大空间。新型城镇化道路是扩大内需的长期动力 和推动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火车头”,是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 会和从经济大国向经济强国迈进的“王牌”引擎。习近平总书记在十 八届五中全会上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将更好地指导中国新型城镇化道路。 一、“城市化”与“城镇化”“城市化”与“城镇化”: : 美国地理学家塞尔达提出了“urbanization”一词,一般译为“城 市化”。“Urban”包含有城市(city)和镇(town),世界上许多国家 人口规模少,甚至没有镇的建制。外国称“城市化”,而我国的人口 规模大,有建制镇,人口不仅向“city”转移也向“tow

    3、n”转移,故 中国的“urbanization”一般称城镇化(张占斌,2013)。海外学者 将研究集中在“城市化”,但中国的特点将是“城镇化”(王国刚, 2010)。这是中国根据国情并总结他国经验后做出的抉择。 二、二、对中国对中国传统城镇化的认识:传统城镇化的认识: (一)我国的城镇化到了什么阶段(一)我国的城镇化到了什么阶段 ? 截止 2011 年,中国城镇化率已达 51.27,拥有 6.9 亿城镇人口。 美国学者诺瑟姆(1979)在其著作中提出了诺瑟姆曲线,把城市化进 程分成三个阶段,分别是城镇化的初期阶段、加速阶段和后期阶段。 在城镇化初期和后期,城镇化率提升得十分缓慢,中国的城镇化率

    4、已 经突破 50,显然处于城镇化的加速阶段,有望在 2030 年突破 70。 国内学者对中国城镇化发展阶段的认识也比较统一,倪鹏飞(2013) 认为目前中国已经进入城镇化的中期阶段;张占斌(2013)也认为中 国城镇人口比重超过 50,已进入城镇化发展的加速期,并认为中国 城镇化速度是基本合适的。 笔者这些学者们一样,也认为中国已进入城镇化发展的加速期, 中国城镇化的发展速度是基本合适的。 (二)传统城镇化路径存在问题和后果:(二)传统城镇化路径存在问题和后果: 笔者认为中国的城镇化虽然没有出现拉美国家严重的大城市病, 但也出现了一些不良苗头。 彭红碧和杨峰(2010)认为,中国城镇化进程中存

    5、在诸多矛盾, 如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不同步、城镇化速度与产业结构演进不协 调、城镇化与生态环境恶化、城镇化与农村建设滞后,等等。 张占斌(2013)认为从总体上看,中国城镇化基本上是比较健康 的,但在局部存在病态城镇化的不良倾向,如半城镇化、被城镇化、 “贵族”化城镇化和“大跃进”城镇化等现象,在城镇化宏观总体布 局上还存在着大城市过度集聚、小城镇发展无序,地区发展失衡、城 市之间的关系不协调等。并认为虽然这些问题没有发展成严重的城市 病,但如果不尽早预防治理,就很可能积重难返,无法根治。 李强、陈玉林、刘精明(2012)认为,随着城镇化的深入推进, 城镇化持续发展的动力不足;政府在城镇化中

    6、占得作用太大导致市场 的力量发挥不足;在城镇化进程中,社会力量参与不足;土地限制和 浪费问题突出,生态环境面临严重威胁。 李克强(2012)同志在讲话中也指出,不同规模和层次的城镇发 展不协调,中小城市发育不够,小城镇数量多但规模小。1.9 万多个建 制镇建成区人口仅在在 5000 到 7000 人左右。仇保兴(2012)也认为 中国忽视了小城镇建设。 在笔者看来,这些都是以往没有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盲目追求 经济效益,为了城镇化而城镇化造成的。 三、三、对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的认识:对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的认识: (一)为什么要走新型城镇化道路?(一)为什么要走新型城镇化道路? 国内学者从不同角度对传统城镇化道路做了透彻的分析,发展新 型城镇化的迫切性和意义做出了研究,都指向了新型城镇化道路。 张占仓(2010)通过对对国外城镇化模式的研究指出世界上没有 哪一个国家的城镇化模式供我们直接照搬,中国只有走自己的路,也 就是中国特色的新型城镇化道路。他认为


    注意事项

    本文(关于中国新型城镇化研究的文献综述)为本站会员(毕****文)主动上传,毕设资料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联系网站客服QQ:540560583,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本站所有资料均属于原创者所有,仅提供参考和学习交流之用,请勿用做其他用途,转载必究!如有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站,一经查实我们会立即删除相关内容!
    copyright@ 2008-2025 毕设资料网所有
    联系QQ:540560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