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社会实践报告社会实践报告 专业班级: 2010 级建筑工程技术 6 班 实践单位: xxxxxxxxxxxxx 姓 名: xxxxxxxxx 学 号: xxxxxxxxx 实践时间:2012 年 7 月 14 日 至 2012 年 8 月 22 日 1 路基路基 一、路基铺筑 标段内地质情况主要是砂性完全风化、未完全风化砂岩。边坡处治难度大,路基压实 指标不够,采用土石换填。 土石换填施工工艺:不得采用倾填方法,只能采用分层填筑,分层压实。当土石混 合料中石料含量超过 70时,宜采用人工铺填;当土石混合料中石料含量小于 70时, 可用推土机铺填,最大层厚 40cm。 (1)、路基填筑采用水平
2、分层填筑法,填筑时按路基横断面全宽分成水平层次逐层向 上填筑,从取土场或挖方路段取土,自卸汽车运土。每层填筑最大松铺厚度不宜超过 50cm,从最低处开始分层填筑,填料摊铺、整平时,做成 2%4%的横坡,以利排水。 每填一层,先用推土机和平地机对填筑层进行整平和整型,再用压路机压实。经过压实 符合规定要求后,再填上一层。路堤填土高度小于 80cm(不包括路面厚度)时,对于 原地表清理与挖除之后的土质基底,施工中不同的填料分层填筑,将表面翻松深 30cm, 每层厚度不大于 30cm。路堤填筑至路床顶面最后一层的最小压实厚度不应小于 8cm。 在施工中坚持“三线四度”,三线即:中线、左、右边线,且在
3、三线上每隔 20m 插一 小红旗,明确中线、边线的控制点;四度即:厚度、密实度、拱度、平整度。控制路基 厚度以确保每层层底的密实度;控制密实度以确保路基的质量及完工后沉降不超标;控 制拱度以确保雨水及时排出;控制平整度以确保路基碾压均匀,以及在下雨时路基上不 积水。 (2)、摊铺、整平:先用推土机进行初平,再用平地机进行终平,控制层面平整、均 匀。摊铺时层面作成向两侧倾斜 2%4%的横向排水坡,以利路基面排水。 (3)、洒水、晾晒:填料摊铺、整平前,无论洒水或晾晒,使填料含水量保持在最佳 含水量的 2%3%之间。 (4)、碾压:采用振动压路机碾压,压实作业的施工顺序为:先压路基边缘,后压路 基
4、中间,先慢后快,先静压后振动的操作规程进行碾压。碾压作业时,行间(横向)重 叠 0.3 至 0.5m,碾压区段间(纵向)重叠 1m 以上,做到无偏压、无死角、碾压均匀, 严格按试验确定的遍数压实。 机械碾压流程图 (5)、检测:严格按设计要求和规范规定检测,在每层碾压结束后用核子密度仪或灌 砂法等进行压实检测,验收合格后进入下一循环施工。 (6)、基面及边坡整修:当路基填筑接近路基顶部设计标高时,加强高程测量检查, 以确保完工后路基面的宽度、高程、平整度及拱度等符合规范和设计要求,保证施工质 量,并按设计边坡坡度,自上而下进行刷坡。 二、路基检验与检测 (一)、路基检测基本要求: 路基的路床标
5、高、宽度、线形及边坡坡度符合图纸要求;边沟、截水沟和排水沟沟底无 阻水、积水现象,具备铺砌要求;临时排水设施与现有排水沟渠连通,挖出的废方按指 定的地点整齐堆放。 (二)、路基填料检验: 1、填料按规定要求进行鉴别试验,依试验结果选用,并确定相应的施工工艺。 2、淤泥、沼泽土、冻土、有机土、含草皮土、生活垃圾、树根和含有腐朽特征的土不 能路基填料。 3、液限大于 50、塑性指数大于 26 的土以及含水量超过规定的土,不得直接作为路堤填 料。 (以上文段参照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 2 涵洞涵洞 一、涵洞施工流程 1.1基础工程 基坑开挖采用人工配合机械开挖,基坑检查合格后,铺筑碎石垫层,小型振
6、动压路 机分层压实,压实度达到95%以上。基础混凝土在管节安装前后分两次浇筑,重点控制 新旧混凝土的结合及管基混凝土与管壁的结合,及时进行养护。 1.2涵身施工 涵管由定点厂家预制,检验合格后运至工地后,准确计算管涵全长与管节的配置以 及端墙的准确位置,从下游开始安装,使接头面向上游安装,每节涵管紧密相贴于已铺 好的基座上,使涵管受力均匀。 管节装卸、运输、安装过程中采取防碰撞措施,避免管节损坏或产生裂纹;涵管装 卸、安装机具及存放场地必须得到经监理工程师的许可,安装时严格按规范规定操作。 1.3接缝 按设计要求安设接口橡胶圈并用 M10砂浆填塞接缝抹角,接缝宽度不得大于1cm, 接口处要平整。禁止加大接缝宽度来满足涵长的要求。 1.4台背、涵顶填土 涵洞完成后,当涵洞砌体砂浆或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70%时,方可进行回填 土,回填土要符合质量要求,涵洞处路堤缺口填土从涵身两侧不小于2倍孔径范围内, 同时水平分层、对称地填筑、夯(压)实。用机械填土时,除按照上述规定办理外,涵 洞顶上填土厚度必须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