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管理信息系统课程设计管理信息系统课程设计图书馆图书馆 一、系统规划部分一、系统规划部分 1.背景 图书馆作为一种信息资源的集散地,图书和用户借阅资料繁多,包含很多的 信息数据的管理,现今,有很多的图书馆都是初步开始使用,甚至尚未使用计算 机进行信息管理。根据调查得知,他们以前对信息管理的主要方式是基于文本、 表格等纸介质的手工处理,对于图书借阅情况(如借书天数、超过限定借书时间 的天数)的统计和核实等往往采用对借书卡的人工检查进行,对借阅者的借阅权 限、 以及借阅天数等用人工计算、 手抄进行。 数据信息处理工作量大, 容易出错; 由于数据繁多,容易丢失,且不易查找。总的来说,缺乏系统,规范的信
2、息管理 手段。尽管有的图书馆有计算机,但是尚未用于信息管理,没有发挥它的效力, 资源闲置比较突出,这就是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的基本环境。 2.开发目标 图书管理系统主要致力于为图书借阅人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以及为图书管 理人员提供准确可靠的信息。具体目标如下: 1). 提高图书管理的效率,节约相关管理成本; 2). 增强图书管理的安全性; 3). 为学校提供系统、规范的图书管理手段; 4). 满足借阅人、图书管理人员和学校领导的不同层次和不同方面的需求; 5). 为学校的整体信息化建设提供必要的支持。 3.可行性分析 可行性分析是在进行初步调查后所进行的对系统开发必要性和可能性的研 究,所以也称
3、为可行性研究。利用信息技术来解决解决图书馆面对日益增长的读 者增加图书流通量的问题,提高运作效率与服务质量等已是当务之急。 图书馆的图书管理工作是否能用信息技术来解决, 是否有必要用计算机来支 持相关的管理,实施管理信息系统的成本及所能达到的效果怎样,以下从管理、 技术、经济、社会四个方面来对系统的可行性进行相关的叙述: 1).管理上的可行性研究 当今社会是信息化的社会, 工作信息化使得很多复杂、 烦琐的工作变得简单。 我们将要实现的就是为烦琐的图书馆借出入工作以及图书处理工作做的管理信 息系统。我们的成品,将可以运用于一些小型的图书馆运营,还可以运用于一些 私人租书处,据了解,我校也有这样的
4、私人租书店。不过,其日常图书出入登记 都是书面记录的,这样会有很大的安全隐患和操作不便性。本系统就可以用于解 决这一类问题,所以管理上有可行性。 2). 技术上的可行性研究 技术上的可行性分析主要分析现有技术条件能否顺利完成开发工作,硬件、 软件配置能否满足开发者的需要,各类技术人员的数量,水平,来源等。图书馆 管理系统的工作主要是在读者和图书馆之间架起一座桥梁, 能相互沟通信息和处 理信息。这一特点非常适合计算机特点,通过网络 internet 技术,发挥计算机的 信息传输速度快、准确度高的优势。计算机硬件和软件技术的飞速发展,为系统 的建设提供了技术条件。 3).经济上的可行性 作为图书馆
5、这样的商业性质较小的场所,其经济成分比重相对较少,主要是 支出的费用:其中包括设备购置费、软件开发费用、管理和维护费、人员工资和 培训费等。由于各个图书馆实行统一操作,系统共享,其设备购置,人员工资, 维护费用相对较少,前期的资金投入主要集中于购置图书上。建立信息中心,可 将来自各方面的信息集中管理,提高图书管理的计划性和预见性,快速地反馈市 场信息。 4).社会上的可行性 社会可行性有时也称为操作可行性, 主要论证新系统在企业或机构开发和运 行的可能性以及运行后可能一起的对企业或机构的影响, 即组织内外是否具备接 受和使用新系统的条件。在当前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大环境下,计算机技术和软 件技术
6、的更新是图书馆完全有可能也有能力采用这样先进的管理技术。 二、系统分析部分 1.组织结构分析 图书馆由馆长负责全面工作,下设办公室、财务室、采编室、图书室、阅览 室。各部门要求平时各司其职,其具体的业务职责如下: 办公室:办公室协助馆长负责日常工作,了解学生需求,制定相应的采购计 划。 财务室:财务室负责财务方面的工作。 采编室: 采编室负责图书的采购, 入库和图书编目, 编目后的图书粘贴标签, 并送图书借阅室上架。 图书室:提供对读者的书目查询服务和图书借阅服务。 阅览室:提供给读者查阅资料,看书等服务。 包括电子阅览室、期刊阅览 室 。 2.业务流程图 3 需求分析 1) 用户的需求 用户的需求可分为三个方面: 一方面是图书馆工作人员通过图书馆管理系统 来管理各类图书, 使得图书馆的各项工作能够有序地进行, 从而满足学生的需求; 二方面是学生们能通过该系统来查询图书馆中的各类图书, 来确定自已需要的书 籍的借阅情况,为借阅做好准备;三方面是对图书馆数据库管理的需求,数据库 在 DBMS 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所以能对系统数据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