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毕设资料网! | 帮助中心 毕设资料交流与分享平台
毕设资料网
全部分类
  • 毕业设计>
  • 毕业论文>
  • 外文翻译>
  • 课程设计>
  • 实习报告>
  • 相关资料>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毕设资料网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心电信号检测处理技术研究的毕业设计

    • 资源ID:1390360       资源大小:859.50KB        全文页数:50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0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心电信号检测处理技术研究的毕业设计

    1、 1 绪论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工作压力的增大,心脏病成为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疾病之一。我国死亡人口中大约有 20% 30%是与心脏病有关。及时了解人类心脏病的状况,对于适时治疗、预防心脏病突发死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医生对心血管疾病的诊断基本上是以常规心电图 (ECG)为主要手段,它在诊断心律变异、心肌缺血、心肌梗塞等方面有着重要作用,它是记录心脏电活动简单而实用的方法,能反映出兴奋在心脏内的传播过程及心脏的机能状态。如果心脏的传导系统发生障碍或某部分心肌发生病变,心电活动的 变化能恰当及时地反映在心电图上,表现为各个波形的异常变化和进行性演变过程 1。产

    2、生心电图的波形信号和其他生命体系统产生的信号一样,具有以下几个主要特点: 第一随机性较强:即信号无法用确定的函数式来描述; 第二是噪声背景强:欲测的有用信号往往淹没在许多无用信号中; 第三是信号频率相对低:难以正确识别信息; 第四是心电信号基本是周期的但它又有着非平稳的性质,随时都处于微小的变动之中,而不是固定不变的 2。 所以如何对心电信号准确地检测并进行有效地处理,是摆在人们面前的难题,它己经成为目前信号处理领域一个比较 热门的研究课题。与此同时也出现了相应的分析方法和分析理论,进而推动着科学的进步和发展。 早期在处理信号受限于硬件设备而难以实践。现在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硬件条件已经不

    3、是问题,并且有很多测方法被提出,小波变换 (Wavelet Transform)便是当今一项重要的检测技术,它是以数学理论为基础,它能同时提供 心电图 信号的时域和频域的局部化信息。小波分析还具有多尺度性和 “ 数学显微 ” 特性,这些特性使得小波分析能够识别信号中的突变信号。 90 年代以后小波变换由理论探讨阶段进入了工程应用阶段。目前在数字信号分析、语音 处理、影像处理及计算机视觉等研究领域上迅速发展 3。 本课题即针对心电图( ECG)信号的特征加以研究分析,主要采用小波分析方法对信号进行预处理和特征提取,使变换后的心电数据曲线平滑、特征点突出,客观地反映信息的真实性,给医生提供清晰的心

    4、电图形,真实地反应心脏内病灶的部位或严重程度, 进而提高分析和诊断的精确性,所以它在医学临床应用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4。 1.2 心电信号检测技术的发展历史 心电 信号检测处理指的是以数字式计算机(包括微型机)为基础而构成的心电信号的检测和处理。它起源于 20 世纪 60 年代 中后期,是在英国、澳大利亚和美国的一些学者的倡导下开始进行研究的。 60 年代中期,有人提出用小型计算机实现心电信号的检测和处理的设想,但是由于当时计算机的价格昂贵,同时也无法满足心电信号检测的技术要求,因此没有在保护方面取得实际应用,但由此开始了对计算机心电信号的计算方法和程序结构的大量研究,为后来的心电信号的检

    5、测和处理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计算机技术在 70 年代初期和中期出现了重大突破,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心电信号的检测进入了实用阶段。价格的大幅度下降,可靠性、运算速度的大幅度提高,促使心电信号 的检测和处理的研究出现了高潮。在 70 年代后期,出现了比较完善的检测方法,并投入到医疗系统中。 80 年代,心电信号的结构和软件技术方面日趋成熟,并已在一些国家推广应用。 90 年代,心电信号检测技术发展到了数字时代,它是心电技术发展历史过程中的第四代 5。 1.3 论文的主要工作和内容安排 心脏的活动状态除了反映在心率上,更主要的是通过 ECG 信号波形及它们的各种参数来反映。 ECG

    6、信号的参数提取和波形识别是心电信号分析的关键,其准确性和可靠性决定着诊断与治疗心脏病患者的效果。本文主要内容包括心电信号降噪处理、波 形检测、特征参数提取等方面,主要研究和设计的内容如下: 1)降噪处理:利用小波理论,对心电图信号进行处理,去掉某些“细节”,再恢复有用信号就能得到消噪后的心电图信号。 2)波形检测:运用小波理论对心电信号的 QRS 波进行有效识别,并设计出一套算法分别实现了对 QRS 波、 P 波、 T 波的定位和特征点识别。 3)实验验证:在设计算法的基础上,编制程序,完成论文所要达到目的 6。 2 心电图信号及 MIT-BIH 数据库 2.1 心电信号的产生 心脏是一个由心

    7、肌组织构成的空腔器官, 它 推 动着 血液 的 流动,向器官、组织 提供充足的血流量,以供应氧和各种营养物质,并带走代谢的终产物 (如二氧化碳、尿素和尿酸等 ),使细胞维持正常的代谢和功能 , 是人体最重要的器官之一,是血液循环系统的动力泵。心脏由左心室、左心房、右心室和右心房四部分构成,各个部位协调进行着有节律性的收缩和舒张,从而推动全身血液循环往复运动。舒张期中,血液从静脉返回心脏;收缩期中,血液从心脏射入动脉。心脏细胞除极和复极的电生理现象,是心脏运动的基础,使之有节律地舒张和收缩,从而实现“血液泵”的功能,维持人体循环系统的正常运转。 心电是心脏有规律收缩和舒张过程中心肌细 胞产生的动

    8、作电位综合而成的,从宏观上记录心脏细胞的除极和复极过程,从一定程度上客观反映了心脏各部位的生理状况,因而在临床医学中有重要意义。心电信号的产生是由于在心肌细胞一端的细胞膜受到一定程度的刺激时,由于通透性的改变,引起膜内外的阴阳离子产生流动,使心肌细胞除极化和复极化,并在此过程中与尚处于静止状态的临近细胞膜构成一对电偶,所有偶极子电场向量相加,形成综合向量,即心电向量,当它作用于人体的体时,在体表不同部位则形成电位差,通常从体表检测到的心电信号就是这种电位差信号,此变化过程可用置于体表的一定电极检测 出来,因此,将引导电极放在肢体、躯体表面或体内(包括心脏)的任何不同部位,连续记录两点间的电位差

    9、所得到的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就是人们所熟悉的心电图。它反映了心脏在兴奋的产生、传导和恢复过程中的电变化,可以作为心脏疾病诊断的依据。当然当检测电极安放位置不同时,得到的心电信号波形也不同,于是产生了临床上不同的导联接法。由于多导联检测是以单导联检测技术为基础,因此本文进行检测研究就是基于单导联基础之上而进行的 7。 2.2 常见的心电图检查方法 心电图 检查 可分为 静态 心电图、动态心电图、 His 束电图、食管导联心电图 、人工心脏起搏心电图等。应用最广泛的是 静态 心电图及动态心电图。 1) 静态心电图 (RestECG):也叫常规心电图,它 只能记录某一段短时间内的心电活动, 记录时间通常为 10 秒,最常用的是 12 导联同步心电图;


    注意事项

    本文(心电信号检测处理技术研究的毕业设计)为本站会员(泛舟)主动上传,毕设资料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联系网站客服QQ:540560583,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本站所有资料均属于原创者所有,仅提供参考和学习交流之用,请勿用做其他用途,转载必究!如有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站,一经查实我们会立即删除相关内容!
    copyright@ 2008-2025 毕设资料网所有
    联系QQ:540560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