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液压与气动系统 仅有以下三种基本方法传递动力:电气、机械和流体。大 多数应用系统实际 上是将三种方法组合起来而得到最 有效地最全 面的系统。为了合理地确定采取哪种方法,重要的是了解各种方法的显著特征。例如液压系统在长距离上比机械系统更能经济地传递动力。然而液压系统与 电气系 统相比,传递动力的距 离较短。 液 压动力传递 系统涉及电动机、调节装置和压力, 流量控制,总的来说,该系统包括: l 泵:将原动机的能力转换成作用在执行部件上的液压 能。 2 阀:控制泵产生流体的运动方向、产生的功率的大小,以及到达执行部件液体的流量。功率大小取决于对流量和压力大小的控制。 3 执行部件:将液 压 能转换
2、成可用的机械能。 4 介质即油液: 可进行无压缩传递和控制,同时可以润滑部件,使阀体密封和系统冷却 。 5 联接件:联接各个系统部件,为压力流体提供功 率传输 通路,将液体返回邮箱。 6 油液贮存和调节装置:用来确保提供足够质景和数量 并冷却的液体。 液压系统在工业中应用广 泛,例如冲 压,钢类工 件的磨削及一般加工业、农业、矿业、航大技术、深海勘探、运输、海洋技术,近海天然气和石油勘探等行业,简而言之,在 日常生活中很少有人不从液压技术中得到某种益处。 液压系统成功而又广 泛使用的秘密在 与它的通用性和易操作性。液压动力传递不会像机械系统那样受到机器几 何形体的制约,另外, 液压系统不会像电
3、气系统那样受到钢的磁饱和极限的限制,相反,液压 系统的功率仅仅受材料强度的限制。 企业为了提高生产率将越来越依靠自动化,这包括远程和直接控制生产操作、加工过程和材料处理等。液压动力之所以成为自 动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因为它有如下主要的四种优点: 1 控制方便 精确 通过操作一个简单的操作杆和按钮,液压系统的操作者便 能立 即起动、停止、加减速和能提供任意功率、位置精度为万分之一英寸的 位置控制力。 2 增力 一个液压系统(没有使用笨重的齿轮、滑轮和杠 杆)能简单有效地将不到一盎司的力放大产生几 百吨力的输出。 3 恒力或恒扭只有液 压系统能提供不随速度变化而变化的恒力或恒扭矩,它可以驱动对象从
4、每小时移动几英寸到每分钟几百英寸,从每小时几转到每分钟几 千转。 4 简便、安全、经济 总的来说,液压系统比机械或电气系统使用更少的运动部件,因此,它们运行与维护简便。这使得系统结构紧凑,安全可靠。例如一种用于车辆上 的新型动力转向控制装置己淘汰其他类型的转向动力装置,该转向部件中包含有人力操纵方 向 控制阀和分配器。因为转向部件是全液 压 的,没有万向节、轴承、减速器齿轮等机械连接,这使得系统简单紧凑 另外,只需输入很小的扭知就能产生满足极恶劣 工作 条件所需的控制力,这对于因操作空间限制而需要小方向盘的场合很重 要,这也是减轻司机疲劳度所必需的。 液压系统的其他优点包括双向运动、过载保护和
5、无极变速控制,在己有的任何动力系统中液 压 系统亦具有最大 的单位质量 功率比。 尽管 液 压 系统具有如此高性能,但它不是可以解决所有动力传递问题的灵 丹妙药。液压系统也有些缺点,液压油油污染,并且 泄漏不可能完全避免,另外如果油液渗漏发生在灼热设备附近,大多数液 压 油能引起火灾。 下 面以一具体实例 -液压站来介绍液压系统的优越性。 液压站又称液压泵站,是独立 的液压装置。 它按逐级要求供油。并控制液压油流的方向、压力和流量,适用于主机与 液压装置可分离的各种液压机械 上 。 用户购后只要将液凡站与主 机 上 的执行机构(油 缸或油马达)用油管相连,液压机械即可实现各种规定的动作和工作循
6、环。 液 压站是由泵装置、集成块或阀组合、由 箱、电气盒组合而成。各部件功能为: 泵装置 -上装有电机和油泵,是液压站的动力源,将机械能转化为液压油的压 力能 。 集成块 -由液压阀及通道体组装而成。对液压油实行方向、压力和流量 调节。 阀组合 -板式阀装在立板上,板后管连接,与 集成块功能相同。 油箱 -板焊的半封闭容器, 上还装有滤油网、空气滤清器等,用来储油、油 的冷却及过滤。 电气盒 -分两种型式。一种设置外接引线的端 子板:一种配置了全套控制电 器。 液压站的工作 原理:电机带动油泵转动,泵从油箱中吸油供油,将机械能 转化为液压站的压力能,液压油通过集成块(或阀组合)实现了方向 、
7、压力、流最调节后经外接管路并至液压机械的油缸或油马达中,从而控制液动机方向 的变换、力量的大小及速度的快慢,推动各种液压机械做功。 1.发展历程 我国液压(含液力,下同)、 气动和密封件工 业发展历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即: 20 世纪 50 年代初到 60 年代初为起步阶段: 60 -70 年代为专业化生产体系成长阶段;80-9 0 年代 为快速发展阶段。其中,液压工 业于 50 年代 初从机床行业生产仿苏的磨床、拉床、仿形车床等液压传动起步,液压元件由机床厂的液压车间生产,自产自用 进入 60 年代后,液压技术的应用从机床逐渐推广到农业机械和工程机械等领域,原来附属于主机厂的液压 车间有的独立出来,成为液压件专业生产厂。到了 60 年代末、 70 年代初,随着生产机械化的发展,特别是在为第二汽车制造 厂等提供高效、自动化设备的带动下 ,液工 压元件制造业出现了迅速发展的局面,一批中 小企业也成为液压件专业制造厂。 1968 年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