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毕业 设计 ( 论文 )外文 文献 翻译 (本科学生用) 题 目: _高 层 建 筑 _ 学 生 姓 名: _ _学号: 060206011111_ 学 部 (系) :_ 城市建设工程学部 _ _ 专 业 年 级 : _ 06 级土木工程 _ 指 导 教 师: _ _职称 或学位: 副教授 _ 2010 年 3 月 27 日 1 高层建筑 法兹勒 汗 目前,建筑工程已经获得了许多进步,不仅如此,在建筑 设计和超高层建筑的建设中,也有着令人瞩目的成就。 高层建筑的早期发展是由钢框架结构开始。从那以后钢筋混凝土和薄壳筒体系统相继出现,并且在住宅及商业建筑中得到广泛应用。美国的高层建筑正在不断兴建
2、之中,从过去的 50 层发展到如今的 110 层,这都是建筑创新和新结构体系发展的结果。 高层建筑需要加大柱和梁的尺寸,保证建筑物在风荷载下的侧移值不超过规范的限度。过大的侧向偏移可能会导致严重后果,例如使天花板及其他建筑构件收到损伤。此外,过多的晃动可能会导致居住者的不适。钢筋混凝土结构的系统,以及钢结构,可以充分 利用自身固有的潜在刚度,因此不需要额外加劲来限制侧移。 例如,在钢结构中,经济学上可以按在楼面建筑面积中每平方米的总钢的平均数量计算。曲线 A 中 1 代表了一个框架结构中随着层次增加而变化的平均重量。曲线 B 表示横向荷载作用下钢材的平均重量。上边界值和下边界值之间的差值代表梁
3、柱框架结构的高度差值 ;结构工程师已经开发了以结构系统来消除这种差值的方法。 钢结构体系 高层钢结构建筑的发展应归功于各种类型的建筑结构的创新。这些创新技术已应用到了办公和住宅楼的建设。 桁架结构 为了把框架结构的外柱 与内部垂直桁架连在一起,可以在高层建筑的中间和顶部设置刚性带式桁架系。该系统的一个很好的例子是美国密尔沃基的第一威斯康星银行大楼( 1974 年)。 框筒结构 只有当建筑物中所有的柱子相互连系,使得整个结构成为一个突出地面的框体或空心筒体时,结构才能发挥到强度和刚度的最大功效来抵抗风荷载。这种特殊结构体系的首次应用可能是芝加哥的德威特板栗公寓大楼,该大楼是43 层的钢筋混凝土结
4、构。该系统最有象征性的应用是纽约的高达 110 层的世界贸易大楼。 桁架筒体结构 将建筑的外柱按一定距离排列,并且将其连系 在一起,形成一个筒体结构使其共同工作。在梁柱连线的中心处所连接的构件会有所增加。这个简单但极为有效的体系的首次应用,是在芝加哥的约翰汉考克中心,所使用的钢材数量就和一个普通建筑相同。 2 捆绑筒体结构 随着对高楼大厦不断的需求,框筒或桁架筒体结构逐渐被用于捆绑的形式,以创造更大的筒体结构,并保持其工作效率。在芝加哥 10 层的西尔斯总部大楼有九个筒体结构,在建筑的瓷砖基础捆绑三排。部分单独筒体建造到建筑的不同高度,展示了这一最新的建筑结构概念无限的可能性。西尔斯大厦有一千
5、四百五英尺( 442 米)高,是世界上 最高的建筑。 薄壳筒体结构 该管的结构系统的发展用以提高对横向荷载作用的抵抗(风,地震荷载)和控制高层建筑的偏移(侧向偏移)。薄壳筒体结构使得筒体结构得到了更进一步的发展。薄壳筒体的进步是利用 (高层 )建筑的正面 (墙或板 )作为与框筒共同作用的结构构件,为高层建筑抵抗侧向荷载。 由于薄壳筒体结构的作用,该框架体系的筒体需要较少的材料,并因此重量更轻,更便宜。所有的典型柱和托梁都符合标准轧制形状,尽量减少特殊构件的使用和花费。对于托梁周长的需求也减少了,同时也减少了突出地面的倒梁的用量,这些倒梁会占 用许多空间。匹兹堡梅隆银行中心的 45 层建筑就用到
6、了这种结构体系。 钢筋混凝土体系 虽然钢结构的高层建筑发展较早,钢筋混凝土高层建筑的发展也相当迅速,并且发展到了足以与钢结构的办公和住宅楼相竞争。 框筒结构 如上所述,第一个框架高层建筑管的概念是来自于 43 层的德威特板栗公寓大楼。在这个大楼,外柱间距为 5.5 英尺( 1.68 米),而内柱需要支撑 8英寸厚( 20 厘米)钢筋混凝土板。 筒中筒结构 另一个在钢筋混凝土办公楼中结合了传统的外部框筒剪力墙施工的体系。该系统包括一个柱距紧密的外框架和内部剪力墙结构 ,将中央服务区包围起来。这种筒中筒结构,使得波士顿的目前全球最高( 714 英尺或 218 米)的轻质混凝土建筑的设计成为可能。 钢筋混凝土结构和钢结构的结合也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其中一个例子是Skidmore Owing 和 Merrill 开发的混合结构,它是由外部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包围内部的钢结构所组成,从而结合了钢筋混凝土和钢结构的优点。新奥尔良 52 层的壳体广场大厦就是应用的这种结构。 Tall Buildin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