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辛亥革命与武汉 作者: 班级:学号: 摘要:辛亥革命前的武汉在政治经济文化上都已经有比较好的发展,这为武汉爆发辛亥革命提供了夯实的基础,辛亥革命爆发以后,武汉在这些方面有了新的飞跃。从唯物史观,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人们群众和地理位置等方面分析,武汉市发生辛亥革命是历史的必然选择。 关键词 :辛亥革命 武汉 新军 新学 东方芝加哥 武昌 政治 经济 文化 昙华林 起义门 前言 1911 年 (清宣统三年 )在中国湖北省的武昌爆发了一场为了推翻清朝的专制统治,挽救民族危亡,争取国家的独立、民主和富强 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这就是辛亥革命。它是在清王朝日益腐朽、帝国主义侵略进一步加深、中国民族资本
2、主义初步成长的基础上发生的。这次革命结束了中国长达两千年之久的君主专制制度,是一次伟大的革命运动。它在政治上、思想上给中国人民带来了不可低估的解放作用,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而此前,在推翻清朝的斗争中,革命党人曾经先后发动十次武装起义,却屡次失败,最终在在武昌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开启了中国的新篇章,那么武昌这个历史地点对孕育辛亥革命起着怎样的作用呢?辛亥革命对于武汉又有怎样的历史意义呢?本文通过分析辛亥革命发生 前的武汉,辛亥革命在武汉取得胜利的原因,以及辛亥革命以后的武汉这三个方面来试图证明辛亥革命在武汉发生是历史的必然。 一辛亥革命前的大武汉 在辛亥革命以前,武汉的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相
3、对于中国其他省市都有较好的发展,人口达到近百万之众,城市实现早期近代化,其经济总量超广州、越天津,日本驻汉总领事水野幸吉惊呼武汉正紧追上海,被赞为“东方芝加哥”。 1经济迅速崛起成为“东方芝加哥” 第一,武汉修成长达一千多公里的全国最长的铁路干线 京汉铁路,拉近武汉商圈迅速扩展至河北、河南。以往河北、河南货物多东输 天津,此后,则与武汉形成巨大物流。 第二,武汉打造出国内一流近代工业基地。汉阳铁厂规模宏大,号称“东亚雄厂”。汉阳兵工厂为国内最大军工机械工厂,“汉阳造”的品牌饮誉全国。 武昌纺纱、织布、制麻,缫丝四局的建成投产,又使武汉跻身于上海、青岛等几个纺织工业基地之列。在辛亥革命前,武汉有
4、大型官办工厂约 20家,民营企业 120多家,形成了钢铁、机械、轻工纺织工业基地,令举国刮目相看。 第三,武汉轮运与外贸勃兴,依托长江黄金水道,从汉口港出发的轮船,直通日本横滨、大阪,海轮还远航欧美。 1910年,进出口贸易总值 达 1亿 3千万两白银。武汉成为全国四大港口之一。直接对外贸易常居全国第三、四位。间接对外贸易有21年位居全国第二位,仅次于上海,在汉外国洋行 100多家,银行约 10家,外国驻汉领事馆 15家和代办处 5家,常住武汉外国侨民达 2000多人。 第四,武汉的内贸、金融昌盛繁荣,汉口商户达 7000多家。 2在政治方面湖北新军称雄 -新军 湖北新军称雄。当时北有袁世凯的
5、北洋六镇,南有湖北新军,总计一镇一昆成旅,人数 15000 人。在近代化操练下,技艺精良,军伍称盛,成为中国劲旅,在全国会操中获得大奖。 3在文化方面 -新学 武汉学堂林立,文教昌盛,大力培育人才,涌现出两湖书院、自强学堂等著名高等学府,出国留学者如过江之鲫, 1903年,湖北全省留日学生人数达 1360人,为全国各省之最。湖北、湖南图书馆为全国最早的省级图书馆,武昌亚新地学社为全国最大的民营地图出版社。湖北官书也很具规模。 二辛亥革命为何在武汉爆发并取得成功 1辛亥革命是社会存在影响社会意识的必然结果 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着人们的社会意识。当社会的物质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的水平,便会同其中一直运动
6、的现存生产关系或财产关系发生矛盾。而辛亥革命正是这样一对矛盾的 产物。 打开闭塞的国门,我们可以看到当时整个世界都是处于迅速崛起状态的,通过第一次工业革命,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革命国家,而通过第二次工业革命,人类进入了电气时代。尽管中国地大物博,但是其落后的生产关系已经不能与当时整个世界的社会存在相适应,所以我们认为辛亥革命是解决当时社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的一个必要途径,是当时中国社会意识适应世界社会存在并影响中国社会存在的一个历史阶段。 武汉为当时中国的工业城市,其工业化程度相当高,并且接受了很多西方体制,创立了中国海关,这在当时绝对是最为先进的。再加 上 1861年汉口开埠后,昙华林一代逐渐形成华洋杂处、比邻而居的地域特色 , 先后有意大利、英国、美国和瑞士的传教士在此传教、办学、施医。 所以思想的浪潮也随之改变,武汉昙华林也成了辛亥革命的思想启蒙地。在当时受压迫的环境下武汉人民由于外部的压力,加上自身先天条件的优厚,自然而然选择了起义,他们 接过同盟会旗帜,以昙华林为起点,在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