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文 3600 字 出处: Cooper M A, Son A I, Komlos D, et al. Loss of ephrin-A5 function disrupts lens fiber cell packing and leads to cataract.J.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2008, 105(43):16620-5. ephrin-A5 功能缺失阻断晶状体纤维细胞包装导致白内障的发生 概要: 对于晶状体纤维细胞而言, 细胞与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使他们组成了高度有序的结构来维持透明性。然而这种信号调节
2、还没有被很好的 识别。 他 们在这里报道的 ephrin-A5 在晶状体纤维细胞的形状和细胞间的相互作用中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它是 Eph 酪氨酸激酶受体的一个配体。与野生型 晶状体纤维细胞 正常的六 边形 结构相比, 缺乏 ephrin-A5 功能的小鼠的晶状体纤维细胞的横切面上可以见到细胞呈圆形或者不规则。 在 ephrin-A5 缺失的小鼠中, 87%最后都发展成了白内障, 他 们又进一步证明了 ephrin-A5 与 EphA2受体之间通过提高 -Catenin和 N-钙粘蛋白的复原来调节粘附位点 复 合结构 。 引言: 白内障,或者说是晶体混浊化,是 在全球范围内 造成视觉损伤和 失
3、明的第一因素。对于晶状体发育和在人的一生中可以维持透明性的分子学基础一直不是很明朗。除此之外,对于 发生 病理改变的分子和生化的理论也一直不清楚。 晶状体是由位于前表面的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的,在人的一生中,不断地分裂和分化成下层晶状体纤维细胞,因此组成了晶状体的大部分。 在早期 的晶状体发育中, 初级晶状体纤维细胞在两极不断分化和延长,在随后的胚胎发育和整个生命中,次级晶状体纤维细胞由赤道板附近的晶状体上皮细胞分 化而来。 在横切片上可以看到,晶状体纤维细胞 跟 一种 向被压平了的六边形一样, 两边长,剩下四边很短。这些细胞 被 高度有序 和密集的组织在一起 。而且通过广泛的细胞间粘附物 , 例
4、如缝隙连接, 黏附连接 。 纤维细胞间隙连接是由连接蛋白( CX) 46和 50组成,在小鼠中 失活后 会 造成 内部纤维细胞变性和白内障的发展。人类连接蛋白基因 CX突变也与白内障 有关。 虽然 晶状体是完全无细胞,缺血性膜状物 封闭的,但是 这些细胞与细胞 的 交界处是提供养分运输,清除代谢废物的关键,维持动态平衡。除了缝隙连接, 在晶状体纤维细胞之间普遍存在着含有 N-钙粘蛋白和-Catenin的 黏附连接 ,这些连接可能在晶状体发育和功能上起重要作用。 虽然细胞间的相互作用对于维持晶状体透明度是至关重要的,关于这些相互作用背后的分子机制我们却知道的很少。 我 们已经确定了一个意外 发现
5、 的关于 晶体纤维细胞调节细胞的相互作用,轴突导向分子了 ephrin - A5,而且 显示其功能丧失导致的细胞形态和成年小鼠严重白内障的改变。 我 们的研究鉴定了ephrin-A5 在晶状体发育中的一个新功能,这个发现预示着一个独特的下游分子信号调节机制 。 EphA2ephrin-A5 的断裂会导致 N-钙粘蛋白的 内部化 ,还会导致-Catenin和 N-钙粘蛋白之间的结合断裂。 结果和讨论: ephrin-A5 缺失型小鼠会发展成为白内障 : 检测 ephrin-A5 突变缺失型小鼠的 用 裂隙灯下活组织显微镜检查和Scheimpflug成像 ,他们照下了突变型成年鼠的浑浊晶体的大部分
6、 ,裂隙灯是眼科中用来检查白内障的一种方法,可以看出野生型中晶状体都很透明,而ephrin-A5 突变缺失型则 有阴翳。 大于六个月的突变型鼠有 87%会得这样的白内障,但是在野生型对照组和杂合 型小鼠中却没有发现这样的变化。 从形态学和外形尺寸来看,杂合型晶状体和野生型对照组没有什么不同。 在突变体的晶体中,组织学分析显示 突变体的晶状体后囊的破裂和不同严重程度晶状体破裂。 在大多数非常严重的案例中,残留下来的组织碎片会对视网膜进行撞击,有时候是对虹膜。 我们可以在这幅图中看到,野生型的结构很完整,而在突变体重有不同程度组织的破坏所形成的空泡 。 ephrin-A5 缺失失去了对细胞形状的控制: 为了检查的缺陷性质和初始缺陷的时间,从野生型和 phrin-A5 缺失小鼠中收集了大量不同发育阶段的晶状体的切片,并 用 HE染色。 这里选取的是胚胎期第 14天 , 17天 ,出生当天 , 出生之后第 6天 ,第 21天 , 第 30天 ,和 第 60天 。第一个比较明显的突变体组织学改变发生在 P6, 一个小空泡出现在皮质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