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文 3050 字 出处: Matsushita A, Nakashima Y, Jingushi S, et al. Effects of the femoral offset and the head size on the safe range of motion in total hip arthroplastyJ. The Journal of arthroplasty, 2009, 24(4): 646-651. 股骨柄偏距和股骨头直径对于全髋关节置换术后 髋关节安全活动范围的影响 摘要:本研究旨 在量化股骨柄偏距和股骨头直径对于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髋关节活动范围( range of
2、 motion, ROM)的影响。采用后外侧手术入路,在 11 个尸体标本髋关节中植入组配型全髋关节假体。研究三种不同的的股骨柄偏距和五种不同的股骨头直径对髋关节活动度的影响。将股骨柄偏距增至 4mm 和 8mm 时,髋关节屈曲度分别增加 21.1和 26.7,髋关节内旋度分别增加 13.7和 21.2。髋关节活动度随股骨头直径的增加而增加,主要是因为增加了股骨头的脱位行程而非延迟了撞击。与之相比,增加股骨柄偏距的作用在于延迟了骨性结构的撞击 。关键词:全髋关节置换术( THA),股骨柄偏距,股骨头直径,活动范围( ROM),脱位行程。 髋关节脱位是全髋关节置换术( total hip art
3、hroplasty, THA)后最常见和最重要的并发症之一 1-3。据报道,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髋关节脱位的发生率达 2%5%4-6。有多种因素影响术后脱位的发生。患者相关因素包括年龄、性别、有无肢体麻痹或力弱 4,7。手术相关因素包括髋臼和股骨柄假体的安装位置是否准确、是否采取后侧入路、软组织的修复程度及术中体位等 3-5,8,9。假体相关因素也与全 髋关节置换术后髋关节的稳定性相关,例如股骨头直径及头颈比 10-13。 在大多数脱位中,股骨头脱出与假体或骨结构的撞击相关。因此延缓假体撞击对于预防脱位至关重要。应精心设计假体,减少撞击的风险。增大股骨头直径和 /或增大股骨柄偏距可能对此有所帮
4、助。已有很多研究报告了股骨头直径对髋关节活动范围( range ofmotion, ROM)的影响 2,4,13,14。但据我们所知,仅有少量研究关注股骨头直径与髋关节撞击和脱位行程之间的关系。股骨柄偏距与髋关节活动范围间的量化关系也未见报道。 本研究中,我们通过尸 体标本研究股骨柄偏距和股骨头直径与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髋关节安全活动范围之间的量化关系,同时分析股骨头直径对脱位行程的影响 方法 假体的植入 在 8 个尸体标本( 11 髋)中植入组配型全髋关节假体( PerFix HA; Japan Medical Material,Osaka, Japan),全部采用后外侧手术入路。手术中保留髋关
5、节前方关节囊和臀中肌。髋臼假体外倾角固定安放为 45,髋臼和股骨柄的联合前倾角在 40 50之间 15。所有手术中使用的髋臼内衬均不带增高边。 股骨柄偏距和股骨头直径 通过组配型 股骨柄颈设定 3 种不同的股骨柄偏距:标准( 0 mm)、外移 4 mm 和外移 8 mm(图 1),其相对应的颈干角分别为 135、 130和 125。同时为了大致平衡下肢长度,偏距每增加 4 mm 即将颈长增加 4 mm。通过这一方法,可以评价股骨柄偏距的影响。研究中采用类似的方法评价 5 种不同的股骨头直径( 22、 26、 28、 32和 36 mm)对髋关节活动度的影响(图 2)。 髋关节活动度的测量 测量
6、之前,在垂直于水平面的股骨干上打入直径 3 mm 的克氏针,所有测量均以该克氏针为参考。研究中,当股骨头记号中心到达髋臼内衬边 缘时,采用数字化测角仪记录髋关节屈曲和内旋的角度。当髋关节屈曲 90o 时,分别记录无外展及外展 20o 时髋关节的内旋角度。采用类似的方法记录无外展及内旋时髋关节的屈曲角度。如果在测量过程中发生撞击,无论是假体 - 假体撞击亦或骨 -骨撞击,均记录撞击点。同时记录自撞击位置开始至无外展情况下内旋脱位位置的髋关节内旋角度。将此角度定义为脱位行程,并分别测量 5 种不同股骨头直径的脱位行程。 统计学分析 所有测量均重复三次,采用 22 mm 股骨头直径组的结果作为活动度平均改善的对照组。采用 post hoc Tukey 分 析,显著性水平设定为 P 0.05。 结果 股骨柄偏距的影响 髋关节的活动度随股骨柄偏距的增加而增加。股骨柄偏距增至 4 mm 和 8 mm 时,髋关节屈曲度分别显著增加 21.1和 26.7(图 3A)。股骨柄偏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