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文 2100 字 出处: Rittberg J S, Kullmann H G, Dube P. Construction of a deep-sea wharf in the Canadian arcticC/ Ports 2010. 12th Triannual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Building on the Past, Respecting the Future. 2010. 加拿大北极地区的深海码头建设 摘要: ( J.S.黎贝格,企业管理师 1,H.G.库尔曼,专业工程师 2P.杜贝,专业工程师 3) 迪塞普申湾的港口设施,位于北极圈内的加拿大努
2、拿维克地区,由斯特拉塔镍矿公司于 1998 年为方便他们的镍矿业而修建。该港始建于1971 年,原本用来服务于的石棉矿的运输。到 2003 年,码头经过 33 年的使用期,经鉴定,需要进行全面的整修处理,以保证能够有一个安全的运营条件。然而,港口设施恶化的程度并不明显,直到在 2005年的夏天的一个详细检查显示,港口的钢板桩结构被严重锈蚀破坏, 并很可能在短期内崩溃倒塌。我们立即启动了紧急维修措施并规划了一个完整的码头修复方案,计划在 2007 年的夏天将码头建筑结构中那 些已腐蚀的钢板桩全部替换。 在项目规划阶段,由于全世界对镍矿的需求以及世界上大部分的 精镍矿的储备都在迪塞普申湾,维修港口
3、使得业主的出货计划明显感 到了巨大压力。为了避免港口作业的中断,加上在四个月无冰期内停 工的约束条件,常规的施工方法,即采用北极深海码头的钢板桩,不 再是一个可行的方案。为了满足所有的商业和农产品的供需运输,以 及施工条件的限制和约束,在当时唯一可行的修复方案是构建新的混 凝土 沉箱结构。 本文介绍在该工程中采取的施工措施,设计中融入了一些独特的 方法,并被纳入相关规范,用来解决长期以来偏远地区港口施工以及 为使港口矿产航运业务不受影响而进行短期施工中存在的问题。 背景: 迪塞普申港位于加拿大魁北克市以北的哈得逊海峡,处于北极圈 以内。该港始用于石棉矿开发而建于 1971 年,而自 1998
4、年以来迪塞普申港一直承担着斯特拉塔的拉格伦镍矿运输,是该地区矿产开发材料和动力燃料的输入,也是金属矿物输出的主要码头。虽然迪塞普申湾 全年大部分时间中由于近岸覆盖着 1.5 米厚的冰而被迫关闭,但是港 口专为航运开通了破冰散货船业务。由于港口和附近的矿井对镍矿物的储存能力有限,所以在夏季无冰的季节里采用增加运输船的班次来 满足出口需求及补充维持矿井运转的原料。 这个有 33年的码头,拥有从岸边填石围堤开始延伸出来的三个主 要单钢板桩。在 2005 年,对码头的一次计划内定期检查维护时发现, 和最初判定的初期损坏相比,破坏程度有了迅速的发展,这使得我们 不得不对码头框架进行维护整修。超过 50%
5、的钢桩随着联接处的断裂 和联动装置的破坏产生了明显的腐蚀穿孔。钢板桩穿孔腐蚀的原因被 认为是高等微生物的腐蚀 破坏。损害的程度是如此严重 ,以至于有人 认为维修已不适合长期的运行,有必要进行一个整体结构上大幅度的 替换。 临时维修: 为保证金属矿物的输出和供应原材料进口的安全 ,对码头钢板桩 结构蜂窝状样式的破坏进行修复作为对码头整体结构替换前的临时 应急措施。水位以上的板桩联结处用钢板加以固定并对活动区域中薄弱领域的主要孔洞用喷射灌浆进行稳定填补。第二阶段的修复在 2006 年进行 ,通过整个冬季对水位以下结构进行环形钢板焊接加固来维持他们的结构完整性。 修复计划: 实际修复计划始于早期的
6、2006 年 ,计划利用 2007 年夏季短暂的冰雪消融期进行施工。在当时 ,该项目存在的主要风险是如何制定在紧 缩的时间里的施工安排计划 ,后勤补给的不稳定性 ,缺乏施工人员住 宿条件 ,以及许多其他必须克服的技术难题。研究计划始于从 14 个被 选方案中选择一个最佳方案来实施。候选名单中的三个方案被选中作 进一步的参考 ,这三个方案分别是:用更大更坚固的板桩包裹现有钢 板桩结构;在现有钢板桩之前设置新的钢板桩;和在现有钢板桩前安装一个混凝土沉箱结构。由于施工环境条件的限制,包裹结构具有很大的优势。三个被选中的方案中 ,将原有结构原封不动的 ,和第三种方 案中将要埋入的结构一起做填充材料。然而 ,研究已证实在该区域存 在能够腐蚀金属的微生物使得一些钢铁设施的使用寿命缺乏保证。更 重要的是 ,在没有其它临时的船舶设施条件下,板桩建设将会中断港 口的航运业务。这将不仅进一步增加工期 ,而且需要更多的施工投入 ,唯一可行的解决方案是建立一个新的使用混凝土沉箱结构的设施。 解决约束工程项目几个关键因素的目标 ,被认为是几乎在码头的 每一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