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证券市场研究(含外文翻译)
-
资源ID:1461694
资源大小:154.50KB
全文页数:47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00金币
快捷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
毕业论文--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证券市场研究(含外文翻译)
1、 1 金融危机背景下的我国证券市场 遭遇的困境及对策研究 引言 国际金融危机是资本形态发展到国际金融资本时代,以虚拟 资本为存在方式下的经济危机的表现形式。在 20 世纪 70 年代以 后的国际金融资本扩张过程中,通过两个基本制度的设计构建了 世界经济秩序的基础:一是在货币领域,以美元符号化为基础的 国际信用货币体系的建立,解脱了实物对资本的束缚,货币纯粹 脱离开贵金属,虚拟资本在世界经济中的比重迅速提高,造成了 全世界的虚拟经济对以美国为主导的国际金融资本的依赖;二是 在生产领域,以美国为主导的国际金融资本在全球内安排产业结 构,将发展中国家纳入到资本主义的统治体系中,造成了全世界 在实体经
2、济方面对以美国为主导的实体经济的依赖。金融自由化 成为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之间流动的纽带,使得全世界的经济循 环流成为以美国为首的国际金融资本为主导的循环圈。国际金融 危机不过是这一体系出现问题的必然结果。 2007年, 中国股票市场一路走高, 1月末上证指数只有2786点, 到8月23日,短短半年多的时间,上证指数就突破5000点大关,10 月15日又站上了6000点的历史高位,10月16日达到6124点,再创 历史新高。但此后,股指一路走低,截止到2008年4月11日,上证 指数为3493点,下跌2500多点,跌幅超过40%,是今年以来全球跌 幅最大的证券市场。 2 1 国际金融危机产生根源
3、及影响 1.1 国际金融危机产生根源 1.1.1 国际金融资本 国际金融资本作为资本的一种新形态,在二战结束后逐步形 成。 二战后, 以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初步建立。 “经 济全球化的中心开始发生平移,即由欧洲经济的全球化转变为美 国经济的全球化。”国际金融资本扩张需要以下三个条件: 第一,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促成了战后 新的经济体系的确立,美元获得了世界货币的地位,奠定了美元 霸权的基础,从而使美国掌控了制定世界经济运行规则的权利。 从某种意义上讲,二战后经济的全球化实质上是美国经济的游戏 规则的全球化。 第二,战后国际金融资本主导的世界范围内的产业结构安排。 第
4、一次产业结构安排发生在 20 世纪 50 年代。美国凭借科技和产 业的领先地位,开展了以跨国公司依托的国际间的产业转移和调 整,一方面积极发展本国的资本密集型产业和技术密集型产业, 同时积极向日本、欧洲等国家进行对外投资,输出技术和资本。 20 世纪 60 年代, 国际间产业结构的安排主要发生在美国和日本向 韩国、新加坡、中国台湾和中国香港等亚洲四小龙国家(或地区) 和部分拉美国家的对外投资上。美国和日本向这些国家进行产业 转移既有政治上的原因,也有经济上的原因。一方面,这些国家 不属于以前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向这些国家进行资本输出, 有利于进一步扩大美国的势力范围和统治力量;另一方面,这些 国家的经济基础相对较好,实行吸引外资的经济政策,便于日本 和美国的资本输入,使很多发展中国家被纳入到国际分工的主流 3 体系中。 在这些条件下, 20 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国际金融资本逐步形成。 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跨国公司的数量急剧膨胀。据统计, 1968-1969 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跨国公司共有 7267 家,国外 子公司的数目达 27300 家。资本的统治力量开始由资本主义国家 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