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目录 前言 4 1.改造区域基本情况 5 1.1 区域地形概况. 5 1.2 区域历史概况. 5 1.3 区域现状分析. 6 1.3.1 场地建筑现状 6 1.3.2 场地道路分析 6 1.3.3 场地种植分析 6 2.古渡遗址区存在的问题 6 2.1 硬质驳岸的诸多负面影响 6 2.2 水质恶化,急需改善 7 2.3 历史记忆有待保留. 7 2.4 水位变化幅度剧烈. 7 2.5 交通流线组织混乱. 7 2.6 土质问题影响植物栽植存活率 8 3改造的策略 . 8 3.1 历史记忆的保留 8 3.1.1 历史遗迹的保留 . 8 3.1.2 现有建筑的改造 . 8 3.1.3 现有植物的
2、利用 . 9 3.2 场所精神的提炼与升华. 9 2 3.2.2 古渡历史遗迹的保留 9 3.2.3 现有闸口的景观利用 9 3.3 水脉的梳理与景观更新. 10 3.3.1 改造硬质驳岸 10 3.3.2 改善流域内水质 . 11 3.3.3 巧妙的驳岸设计应对水位的变化 12 3.3.4 长度可观的水岸线提供有利的造景条件 13 3.3.5 生态湿地景观的营造 13 3.3.6 节制闸的景观利用 13 3.4 解决土质问题,提高栽植存活率. 13 4.总体布局 14 4.1 布局结构. 14 4.2 空间序列组织. 14 4.2.1 南部片区 . 14 4.2.2 北部片区 . 15 4.
3、2.3 闸口区域 . 15 5.植物种植设计 16 5.1 植物的选择 16 5.1.1 基调树种的选择 . 16 5.1.2 群落绿化单元骨干树种 . 16 5.1.3 花灌木选择 16 5.1.4 地被植物 . 17 5.2 湿地景观的植物配置 17 3 5.2.1 保持湿地的完整性 17 5.2.2 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17 5.2.3 保持生物的多样性 17 5.2.4 科学配置植物种类 18 5.2.5 因地选择植物品种 18 6.小结 18 致谢 19 参考文献 19 4 前言 20 世纪 70 至 90 年代,全球掀起了发挥滨水区的环境优势开发滨水区公园的热潮。 20 世纪 80
4、 年代到现在,西方在滨水区规划设计上也积累了一定的研究成果。现阶段, 我国很多地区也开展了城市滨水区的整治和开发利用的项目。与西方发达国家开发背景 不同的是,我国开展滨水区开发的地区水体大多污染严重,生态环境恶化较为严重,开 发的主要目的是希望通过改善投资环境和改造滨水环境,带动城市的发展,同时为城市 居民创造更多的公共开放空间。但是从改造后的成果来看,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还是 有一定的距离,而借鉴西方成熟的经验,吸取他们的教训,可以使我们少走弯路(曾茂 薇,2004) 。 在滨水空间中有一部分特殊性质的空间就是作为历史遗迹存在的滨水空间,例如古 代著名的渡口,码头及周边滨水区空间;发生过重大历史事件或著名历史故事的滨水空 间;在古代著名诗歌或文章中被提到的滨水空间等。这些滨水空间在开发与利用的设计 中要充分融入遗址保护的相关设计理论及思想,而不是仅仅从滨水区的改造这一个方面 进行思考。 遗址作为体现人类历史和文化的重要实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价值,这在全世 界己经得到了广泛的共识。各个相关的机构以及组织都对遗址保护理论进行着不断的探 讨。遗址区保护与开发利用的研究是一个动态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