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论幼儿教育中幼儿教师心理健康的论幼儿教育中幼儿教师心理健康的重要性重要性 摘要: 本文首先讨论了提高幼儿教师心理健康水平对建设高素质的幼教队伍及提高学龄前儿 童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它也是落实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 文章还阐述了影响幼儿教师心理健 康的因素及心理健康的标准,最后提出了提高幼儿教师心理素质的对策。 关键词:幼儿教师、心理健康、作用、因素、标准、对策 幼儿教师是学前教育的主要施教者, 高质量的教育没有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不行。 幼儿教 师的心理健康水平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幼儿的心理发展和行为, 心理健康的幼儿教师对幼儿心 理健康的维护和促进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提高幼儿教师心理素质是建设高质
2、量幼教队伍的 一个重要内容。 我国现在正处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战略目标的关键时 期,社会各方面发生了复杂而深刻的变化,竞争日趋激烈,社会运转节奏加快,幼儿教师在 多种挑战中的心理压力不断增大,心理问题日趋增多。据有关机构研究调查可知,教师行业 同其他行业一样,均患有不同类型、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有报告显示,教师在一般人口中 有心理健康问题的比例相对较为突出, 如 2000 年国家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组对某省 14 个城市的 167 所城乡学校的 229 名教师调查,检测发现 51.123%的教师中存在心理问题,其 中 32.18%属轻度心理障碍,16.15%属中度心
3、理障碍,2.49%已构成心理疾病,一些研究发现 教师的主要心理问题是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恐怖等精神障碍。因此,加 强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使教师具备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和自尊、自爱、自律、自强的优 良品格以及较强的心理调控能力, 是新形势下建设高素质幼教队伍以及提高学龄前儿童心理 健康、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 一、幼儿教师心理健康的作用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 素质教育的逐步推进, 对幼儿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幼儿教师面临着一个重新学习,全面提高和自我完善的任务。首先是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 人的素质主要包括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社会文化素质,其中身心素质是最基本的前提。
4、由 于幼儿教师角色的独特性, 他在幼儿心理发展中有着重要作用, 一个理想、 合格的幼儿教师, 除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业务素质、身体素质外,还必须具备健康的心理素质。按照社 会心理学观点, 幼儿教师是学龄前儿童启蒙教育中不可替代的“重要他人”。 学校里教师与 幼儿有长时间面对面的接触机会,教师的言谈举止和情绪是构成整个教育环境的组成部分。 教师心理健康是指教师内部心理状态的平衡及内部心理活动与外部世界的协调, 他有利于个 人成长和发展,也有利于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更重要的是影响到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如果 教师心理不健康,往往不能正确理解幼儿的心理、行为从而往往会赏罚无度,喜怒无常,这 就容易引起学生情绪的困忧, 适应不良, 甚至发生心理障碍; 反之教师心理健康, 适应良好, 就能够尊重、理解学生与学生建立平等、民主的良好关系,能根据心理卫生的要求进行日常 的教育教学活动,对促进学生心理发展会起到积极的影响。幼儿本身心理发展不成熟,具有 模仿性强、好奇心盛、可塑性大的心理特点,心理健康的教师可通过自身展示社会行为的修 养,潜移默化地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因此在某种意义上来讲,教师心理健康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