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目 录 一般部分一般部分 1 矿区概述及井田地质特征 1 1.1 矿区概述 . 1 1.1.1 交通位置 . 1 1.1.2 地形地貌 . 1 1.1.3 河流水系 . 1 1.1.4 气象及地震特征 . 2 1.1.5 主要自然灾害 . 3 1.1.6 矿井电源、水源及通讯情况 . 3 1.2 井田地质特征 . 4 1.2.1 井田地质构造 . 4 1.2.2 水文地质 . 5 1.3 煤层特征 . 7 1.3.1 煤层赋存条件 . 7 1.3.2 煤质 . 8 1.3.3 矿井瓦斯、煤尘爆炸及煤层自燃倾向性 . 9 2 井田开拓 10 2.1 井田境界和可采储量 10 2.1.1 井田境
2、界 10 2.1.2 矿区范围及面积 10 2.2 矿井工业储量 12 2.2.1 钻探工程量 12 2.2.2 工业储量计算 12 2.3 矿井可采储量 13 2.3.1 煤柱的留设 13 2.3.2 可采储量计算 14 3 矿井工作制度、设计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 16 3.1 矿井工作制度 16 3.2 矿井设计生产能力 16 3.2.1 矿井设计生产能力计算的依据 16 3.2.2 矿井设计生产能力确定 16 3.2.3 矿井设计生产能力计算 16 3.2.4 矿井设计生产能力校核 17 4 井田开拓 19 4.1 井田开拓基本问题 19 4.1.1 井田开拓的地质因素 19 4.1.2
3、井筒形式和数目的确定 19 4.1.3 井筒位置的确定 20 4.1.4 工业场地位置、形式和面积 21 4.1.5 开采水平的确定 21 4.1.6 矿井开拓方案 21 4.2 矿井基本巷道 28 4.2.1 井筒 28 4.2.2 井底车场 32 4.3 主要开拓巷道及支护方式 33 5 准备方式-带区巷道布置 35 5.1 煤层的地质 35 5.1.1 煤层埋藏条件 35 5.1.2 煤质情况 35 5.2 带区巷道布置及生产系统 35 5.2.1 带区数目及位置 35 5.2.2 带区走向长度的确定 36 5.2.3 确定区段和区段数目 36 5.2.4 煤柱尺寸的确定 36 5.2.
4、5 带区上山布置 37 5.2.6 区段平巷的布置 37 5.2.7 带区内工作面的接替顺序 37 5.2.8 带区生产系统 38 5.2.9 确定带区生产能力 38 5.2.10 带区采出率 . 39 5.3 带区车场选型 40 5.3.1 带区上部车场选型 40 5.3.2 带区中部车场选型 40 5.3.3 带区下部车场选型 42 5.3.4 带区主要硐室 42 6 采煤方法 43 6.1 采煤工艺方式 43 6.1.1 采煤工艺的确定 43 6.1.2 确定回采工作面长度及工作面推进方向和推进度 43 6.1.3 回采工作面破煤、装煤方式的确定 44 6.1.4 采煤机的工作方式 46 6.1.5 采煤其它设备选型 46 6.1.6 端头支护及超前支护方式 49 6.1.7 采煤工艺 51 6.1.8 各工艺过程安全注意事项及回采工作面吨煤成本 52 6.1.9 工作面劳动组织和作业循环图表 55 6.2 回采巷道布置 57 6.2.1 回采巷道布置方式 57 6.2.2 回采巷道参数 57 7 井下运输 59 7.1 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