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前前 言言 煤炭企业提高煤炭回采率关系到国家的能源安全。当今社会,任何一个国家的经济 建设,都离不开能源的支撑,中国也不例外。在中国的一次能源中,富煤少油缺气的资 源结构决定了石油难以独立担纲支撑国家经济建设的重任。其他能源,包括天然气、油 页岩、核能、太阳能、水力、风力、潮汐能、地热、生物质能和海洋温差能等,受认识、 环境、技术等限制,目前还不成气候,也只能是我国能源的一种补充。能够持续支撑中 国现代化建设的主体能源仍只有煤炭。几十年来,煤炭在我国一次能源使用量中一直占 70%以上,近些年这一比例虽然逐年降低,但到目前仍高达 68.7%,这一特点决定了煤炭 在我国未来的能源结构中必将长期占据
2、主导地位。但也必须看到,我国煤炭资源虽然在 总量上相对比较丰富,但人均煤炭占有量却仅是世界平均水平的 60%,资源约束矛盾仍 将长期存在。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开发好、利用好煤炭资源,成为我们必须高度重视的 问题。 采煤方法和工艺的进步和完善始终是采矿科技发展的主题。本次设计的主要依据是 一平硐矿井井田地质报告以及 2239 工作面回采作业规程。本次设计将着力解决以下问 题:2239 工作面的设计,回采工艺的设计,破煤方式的选择,装煤及运煤方式的选择, 工作面端头支护的设计,以及顶板的管理等内容,并最终绘制出工作面布置图。 本次回采工艺设计的目的在于通过课程设计,巩固和加强课堂理论知识,并使之与
3、生产实践紧密结合,以培养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与解决回采中各种主要工序的基本能 力,掌握设计的基本方法和设计技能,并结合生产实践,锻炼解决生产所遇到的实际问 题,培养正确的思维方式和工程技术人员应具备的基本技能。 1 第一章第一章 矿井概括矿井概括 1.1 采煤工作面位置及井上下关系 一 工作面位置及范围 2239 前段回采工作面位于 22 采区南翼-42-12 区段之间,北起-42 南石门,南至 21 采区边界。上区段三、五都已开采,上覆二煤未开采,下伏五煤未布置。 工作面参数: 走向长: 160m 倾斜长: 75m 煤层平均倾角: 22 煤层平均厚度: 1.6 m 三煤容重: 1.4 t/m
4、 3 含煤面积: 12250m 2 工业储量: 2.69 万吨, 可采储量: 2.56 万吨。 回收率: 95 二 煤层厚度: 煤层平均厚度 1.6m。 三 煤层产状: 2239 前段面总体上呈一单斜构造,煤层平均倾角为 22,平均走向为 180。 1.2 煤层的地质特征 一 煤层稳定性: 工作面地质构造较简单,煤层赋存较稳定,但工作面中部因底板挤压作用使煤层变 薄。有断层对开采有一定的影响。 二 煤种煤质描述: 三煤:俗称“红炭” ,上部为块煤,中部为厚约 0.3 米的砂质泥岩夹矸,下部为沫 2 煤。 三 地质构造 1、断层: 以下为本工作面开采将遇到的主要断层, 具体位置及其对回采的影响程度见附后的 地质说明书: 1.3 可采储量及可采期 工业储量:Z=160751.61.4=2.69(万吨) 可采储量:Z=2.6995%=2.56(万吨) 1.4 服务年限 工作面服务年限=2.560.455.6(月) 1.5 生产系统 一 运输系统 1、运输、装载、转载方式,运输设备: 、运输、装载、转载方式:工作面采用搪瓷槽板自溜,机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