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1 采煤采煤工作面概况工作面概况 1.1 地表及井下位置 8101 工作面地表位于岩家洼以西,南家山以东,盖层厚度为 279-289 米。井下位于一采区,西邻矿井回风、轨道、皮带大巷,东、南为未采区, 是玉峁煤业公司下组煤首采工作面。 1.2 工作面巷道布置及基本参数 根据 8101 工作面井下位置及四邻采掘情况,考虑保护煤柱的留设,设 计工作面走向长度 462m,倾斜长度 110m。工作面巷道采用一进一回顺槽 布置形式,正巷、付巷、切眼均沿 8煤层顶板布置,正巷与 801 皮带下山 相通形成运煤系统,并与 803 回风下山相连形成回风系统;付巷与 801 轨 道下山相通, 形成行人运料
2、等辅助运输系统及进风系统。 上组 4煤已采空, 与 8煤层间距 60-62m,经探放水已无积水,安全煤柱留设为 25m,其地 表为荒山无任何建筑物和设施。 附:工作面平面布置示意图 (见图 11) 1.3 地形地貌 本采区内山峦起伏,沟谷纵横,地表为黄土覆盖,植被稀少,地形较为 简单, 地势总体为一单斜构造西边高、 东边低, 标高 1112m, 相对高差 185.2m。 1.4 河流水系 本井田位于汾河流域,汾河从井田北部流过,本工作面地表均为季节性 河谷,平时流量很小或干涸,雨季流量增大,自南向北汇入汾河。 2 工作面地质情况工作面地质情况 2.1 煤层赋存情况: 8101 工作面所采煤层为
3、 8#煤层,赋存于太原组地层下部,与 4 号煤层间 距变化不大, 为 60-62m, 平均约 11m。 全区可采, 煤厚 3.53.7m, 平均 3.6m, 2 厚度较稳定,大多有 12 层夹石,单层夹石最大厚度 0.2m。 8 号煤层以暗煤为主,粘土含量高,同时含有一些黄铁矿为特低灰、中 硫分、低磷分煤,煤类为焦煤,难洗选,灰分(Ad) :原煤 26.1531.92, 平均 29.04; 容重为 1.38 t/m3, 其普氏系数 35。 煤层稳定, 结构为 0.71 (0.42) 3.25,煤层平均厚度为 3.6m 左右,煤层整体为一单斜构造,大致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倾 角 7左右。附: 煤层
4、赋存情况表 表 21 煤层 总厚 (m) 3.5-3.7 煤层结构 (m) 煤层倾角 (度) 走向长 m 倾斜长 m 0.71 (0.42) 3.25 (311)/7 462 520 110 可采 指数 1 变异系数 (%)8 稳定程度 面积 m 2 稳定 50820 2.2 煤层顶底板情况:附:煤层顶、底板情况一览表 表 22 煤 层 顶 底 板 情 况 顶板名称 岩石名称 厚度(m) 岩 性 特 征 老 顶 K2 3.12 灰色石灰岩 直接顶 石灰岩 1.91 深灰色石灰岩 伪 顶 泥 岩 0-0.3 黑色泥岩、局部伪顶发育 直接底 砂质泥岩 5.09 黑色砂质泥岩 老 底 砂质泥岩 3.50 黑色砂质泥岩 2.3 地质构造情况: 3 8101 工作面地质情况较简单,煤层整体呈单斜构造,大致由东北向西 南倾斜,倾角 7左右。根据地质资料和掘进中揭露无断层和陷落柱。 2.4 瓦斯、煤尘及自燃发火情况 瓦斯:含量低。相对涌出量为 5.05m 3/t,绝对涌出量为 4.03m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