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国际物流系统及合理化 关于国际物流系统及其合理化。从本质来说,国际物流实质上是按国际分工协作的原 则,依照国际惯例,利用国际化的物流网络、物流设施和物流技术,实现货物在国际间的 流动和交换,以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和世界资源优化配置。 19851995 年间,我国国民生产总值平均保持 20.3%的年增长速度,对外贸易增长 速度为 27.5%。 同期国际物流中, 集装箱运量增长速度为 31.5%, 1995 年外贸货运量达 1108 万 TEU。 1996 年我国进出口贸易总额达到 2899 亿美元, 比上年增长 3 2, 其中进口 1388 3 亿美元,比上年增长 51.出口 2511 亿美元,
2、比上年增长 15。可见,我国国际物流量 和对外贸易是同步增长的,均超过了同期国民总产值的增长速度。由此可见,国际贸易的 顺利进行,要求以有效的国际物流作为保证和支持。 据有关统计,目前跨国公司控制着全球生产总值的 40左右、国际贸易的 50以上 和国际投资的 90。跨国公司正在由各国子公司独立经营的阶段,向围绕公司总部战略, 协同经营一体化发展,从而对国际物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国大型企业要进入世界企业 100 强或 500 强的行列,必须极大地提高我国国际物流的支持能力。 我国即将加入世界贸 易组织,国际贸易和跨国经营都面临着巨大商机和严峻挑战。为了使我国在世界贸易格局 中占据有利的地位,提
3、高中国跨国公司的竞争能力和成本优势,开展和加强国际物流的研 究具有重要意义。 一、 国际物流的概念和发展 1、 国际物流的概念:所谓国际物流,就是组织货物在国际间的合理流动,也就是发 生在不同国家之间的物流。国际物流的实质是按国际分工协作的原则,依照国际惯例,利 用国际化的物流网络、物流设施和物流技术,实现货物在国际间的流动与交换,以促进区 域经济的发展和世界资源优化配置。 国际物流的总目标是为国际贸易和跨国经营服务。 即选择最佳的方式与路径,以最低的费用和最小的风险,保质、保量、适时地将货物从某 国的供方运到另一国的需方。 国际物流是为跨国经营和对外贸易服务,使各国物流系统 相互“接轨“,因
4、而与国内物流系统相比,具有国际性、复杂性和风险性等特点。 国际性是指国际物流系统涉及多个国家,系统的地理范围大。这一特点又称为国际物 流系统的地理特征。国际物流跨越不同地区和国家,跨越海洋和大陆,运输距离长,运输 方式多样,这就需要合理选择运输路线和运约方式,尽量缩短运输距离,缩短货物在途时 间,加速货物的周转并降低物流成本。 在国际间的经济活动中,生产、流通、消费三个 环节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由于各国社会制度、自然环境、经营管理方法、生产习惯不 同,一些因素变动较大,因而在国际间组织好货物从生产到消费的流动,是一项复杂的工 作。国际物流的复杂性主要包括国际物流通系统设置的复杂性、法规环境的差异性和商业 现状的差异性等。 国际物流的风险性主要包括政治风险、经济风险和自然风险。政治风 险主要指由于所经过国家的政局动荡, 如罢工、 战争等原因造成货物可能受到损害或灭失; 经济风险又可分为汇率风险和利率风险,主要指从事国际物流必然要发生的资金流动,因 而产生汇率风险和利率风险;自然风险则指物流过程中,可能因自然因素,如海风、暴雨 等,而引起的风险。 2、 国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