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文科)(文科) 论文题目:小学课堂教学小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探析有效性探析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研究目的:课堂教学作为一种有明确目的性的认知活动,其有效性如何将 直接影响教学目标的达成,影响学生知识的建构和数学素养的养成。在新课程 理念下, 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更有利于学生的进步和发展, 使学生乐于学习, 勤于探究,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 研究意义: 进入21世纪,以信息为主要标志的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科技成果 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越来越快,知识经济初见端倪。 为此,素质教育越来越受到 人们的重视,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全面贯彻素质教育的
2、质量观和价值观,使学生 的知识、能力和素质协调发展,是我们关心的问题。目前,小学课堂教学中广 泛存在着“学生学得很苦,教师教得很累,教学效果却不理想”的现象。部分 教师还是以讲授为主, 学生在课堂上很少有机会通过自己的活动与实践获得知 识与发展,也很少有机会充分表达自己的理解和意见。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 盲目地一味地追求唯一正确的标准答案,造成了大量的“高分低能”的学生, 这就大大降低了教学的效度。学生的未来是否有发展,学生能否获得成功, 所以探究课堂教学管理的有效性成为必然。这是本课题提出的微观背景。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外关于影响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 自 20 世纪初,国外开始了对
3、课堂教学有效性问题的研究,迄今为止,他 们研究出了很多影响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印度: 1关注教师特征 国外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开始于 20 世纪上半叶。早期的研究主要回 答了这样的一个问题: 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效的教学?什么样的教师是有效的教 师?研究主要在于鉴别可能影响教学有效性的教师特征和教师的课堂教学行 为,如骄傲是的特点、性别、年龄、知识水平及接受专业训练的程度,课堂教 学中教师提问的技巧及对学生的影响等。斯蒂文思(1912)做了一项教师课 堂提问的研究,他发现他所研究的教师们课堂上所提的 66%问题属于直接从 教科书上提取的记忆性问题。 更有意思的是时隔 54 年以后, 弗洛伊德 (1966
4、) 的重复研究发现他所抽样研究的教师们所提问题的 77%的答案要求是具体的 事实。卡特尔(1931)要求 254 名被抽查对象(包括教育行政官员、师资培 训人员、学校教师和学生) “写出优秀成熟教师身上 10 项最重要的显著特征: 优秀青年教师身上 10 个最重要的显著特征:以及区分青年男教师和青年女教 师品质特征。 ” 他发现被调查者们使用频率最高的描述好教师品质的词一次是: 个性与意志、才智、同情与机智思想开放、幽默感。赖安(1960)和他的 同事们也做了一项观察研究,辨别出影响有效教学的三个主要变量,用肯定和 否定两极相对的形式表述为:热情、理解与冷漠、无情;有组织、有效率与散 漫、草率;有刺激、富于想象力与单调乏味、墨守成规。一个教师的得分越是 靠近每一因素肯定的一端,那么他就比其他靠近否定一端教师的教学“更有 效”。 总的来说西方 20 世纪 60 年代以前的研究“只是将教师特征与教育结果 机械相连, 而几乎忽视了课堂教学实际” , 但却为后来的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 目前的研究中, 对 教师特征的研究更加注意到了教师 课堂教学行为与学生学 习成就、学生自我发张之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