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题题 目目: 图像压缩算法在视频测井系统 中的应用研究 学生姓名学生姓名: 院院 (系) :(系) : 电子工程学院 专业班级专业班级: 指导教师指导教师: 完成时间完成时间: 2011 年 3 月 5 日 1 课题的意义课题的意义: 随着现代信息社会对通信业务要求的不断增长,图像通信与通信网容量的矛盾日 益突出。 特别是具有庞大数据量的数字图像通信,更难以传输与存储,极大地制约了图像 通信的发展,已成为图像通信发展中的“瓶颈”问题 1 。图像压缩编码的目的就是要以尽 量少的比特数表征图像,同时保持复原图像的质量,使它符合特定应用场合
2、的要求。 视频测井系统则是采用视频的手段获取井下的信息,为了减少实时传输的图像信 息量,需要对图像进行压缩。而图像压缩算法就是在一定的逼真度的要求下尽可能使 用最少的代码比特数来表达图像,以压缩图像的储存量,扩大传输容量,提高传输速 度,从图像处理的研究中可以看到图像的象点之间有很大的相关性,因此它有很大的 冗余性可以进行压缩。为此进行图像的编码与压缩具有很大的潜力。数字图像压缩不 但在传输上有其重要性,而且在图像数据的存方面也越来越显出其重要性 2 。尤其是 在视频测井中,它获取的信息量非常大,测每一口井都要寻取成百上千的图片,每张 图片为 1024*1024 个像素,每个像素 6 到 8
3、bit,这些图像数据要保存几年供单位索取 转录。如果能压缩一半,就可以少造一栋楼房,少用一半磁带,具有很大的经济价值。 当然信息量尽可能少丢失。 图像信息压缩的可能性存在于图像本身之中,其中,明显可以利用的一点是图像 各像素点之间的相关性。由于图像总是对一些物体的再现,而物体上的各像素的灰度 值之间有着极大的相关性。如果把这些像素之间的关系信息提取出来,以一定的方法 加以清除,那就可以压缩总的信息量。从统计的观点来说各像素之间的灰度分布远非 独立的,图像的这种压缩的潜力是很大的,当前所采用的各种压缩方法离压缩的极限 还很远。挖掘这种潜力将会给图像的传输和储存带来极大的方便。而挖掘这种潜力最 常
4、用的方法是 JPEG2000 和 JPEG,JPEG2000 和 JPEG 相比优势明显,且向下兼容,因 此可取代传统的 JPEG 格式因而可以被更广泛的应用于互联网、彩色拷贝、打印、扫 描、数字摄影、遥感、医学图像、数字图书馆、数字存档以及移动图像通信等领域。 2 国内外研究现状国内外研究现状: 2.1 图像压缩的发展史 1948 年提出电视信号数字化后,图像压缩编码的研究工作就宣告开始了。在这项 技术发展的早期,限于客观条件,仅对帧内预测法和亚取样内查复原法进行研究,对 视觉特性也做了一些极为有限但可贵的研究工作。1966 年 J.B.O Neal 对比分析了 DPCM 和 PCM 并提出了用于电视的实验数据。1969 年进行了线性预测编码的实际实 验。1969 年举行首届图像编码会议。70 年代开始进行了帧间预测编码的研究。80 年 代开始对运动估值和模型编码进行研究。进入 90 年代,ITU-T 和 ISO 制定了一系列图 像编码国际建议,如 H.261、J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