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毕毕 业业 论论 文文(设(设 计计)开)开 题题 报报 告告 1本课题的目的及研究意义 1 实现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提高了供电质量、变电站的安全可 靠运行水平,降低造价,减少了投资,促进了无人值班变电站 管理模式的实行。2 充分应用和巩固所学专业知识,继电保护 及自动装置和高电压技术等课本知识,进行实际运算,提高分 析计算的能力,训练综合运用能力和创造能力 2本课题的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数字化变电站技术 发展现状和趋势以往制约数字化变电站发展的主要是 IEC61850 的应用不成熟,智能化一次设备技术不成熟,网络 安全性存在一定隐患。但 2005 年国网通信中心组织的 IEC61850 互操作试
2、验极大推动了 IEC61850 在数字化变电站中 的研究与应用。目前 IEC61850 技术在变电站层和间隔层的技 术已经成熟,间隔层与过程层通信的技术在大量运行站积累的 基础上正逐渐成熟。 当前的变电站自动化技术 20 世纪末到 21 世纪初,由于半导体芯片技术、通信技术 以及计算机技术飞速发展,变电站自动化技术也已从早期、中 期发展到当前的变电站自动化技术阶段。其重要特点是:以分 层分布结构取代了传统的集中式;把变电站分为两个层次,即 变电站层和间隔层,在设计理念上不是以整个变电站作为所要 面对的目标,而是以间隔和元件作为设计依据,在中低压系统 采用物理结构和电器特性完全独立,功能上既考虑
3、测控又涉及 继电保护这样的测控保护综合单元对应一次系统中的间隔出 线,在高压超高压系统,则以独立的测控单元对应高压或超高 压系统中的间隔设备;变电站层主单元的硬件以高档 32 位工 业级模件作为核心,配大容量内存、闪存以及电子固态盘和嵌 入式软件系统;现场总线以及光纤通信的应用为功能上的分布 和地理上的分散提供了技术基础;网络尤其是基于 TCP/IP 的 以太网在变电站自动化系统中得到应用;智能电子设备 (IED)的大量应用,诸如继电保护装置、自动装置、电源、 五防、电子电度表等可视为 IED 而纳入一个统一的变电站自动 化系统中;与继电保护、各种 IED、远方调度中心交换数据所 使用的规约逐
4、渐与国际接轨。这个时期国内代表产品有 CSC 系 列、NSC 系列及 BSJ 系列。 国外变电站自动化技术 国外变电站自动化技术是从 20 世纪 80 年代开始的,以西 门子公司为例,该公司第一套全分散式变电站自动化系统 LSA678 早在 1985 年就在德国汉诺威正式投入运行,至 1993 年初,已有 300 多套系统在德国和欧洲的各种电压等级的变电 站运行。在中国,1995 年亦投运了该公司的 LSA678 变电站自 动化系统。LSA678 的系统结构有两类,一类是全分散式,另 一类是集中和分散相结合,两类系统均由 6MB 测控系统、 7S/7U 保护系统、8TK 开关闭锁系统三部分构成。 原始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存在的问题 资料分目前国际上关于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和通讯网络的国 际标准还没有正式公布,国内也没有相应的技术标准出台。标 准和规范的出台远落后于技术的发展,导致变电站自动化系统 在通讯网络的选择、通讯传输协议的采用方面存在很大的争 议,在继电保护和变电站自动化的关系及变电站自动化的概念 上还存在分歧。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不同厂家的设备质量和技 术(软硬件方面)差异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