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1 绪论绪论 1.1 基坑工程的特点和发展概况基坑工程的特点和发展概况 基坑是建筑工程的一部分,其发展与建筑业的发展密切相关,而深基 坑是充分利用土地资源的方式之一。基坑开挖是基础和地下工程施工中的 一个古老的传统课题,同时又是一个综合性的岩土工程难题,既涉及土力 学中典型的强度与稳定问题,又包含了变形问题,同时还涉及到土与支护 结构的共同作用。对这些问题的认识及对策的研究,是随着土力学理论、 分析技术、测试仪器及施工机械、施工技术的进步而逐步完善的。 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愈益要求开发三维城市空间。目前各类用途的 地下空间已在世界各大中城市得到开发利用,诸如高层建筑多层地下室、 地下铁道
2、及地下车站、地下停车场、地下停车库、地下商场以及多种地下 民用和工用设施等。国外著名的地下工程有法国巴黎中央商场、美国明尼 苏达大学土木工程系的办公大楼和实验室、日本东京八重洲地下街等。 近几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城市建设向高空和地下发 展,交通设施向多层次立体化发展,深基坑工程已成为建筑业近年来的一 大技术热点。大量的工程实践大大丰富和提高了我国基坑工程领域内的技 术水平。 近十年来, 我国万幢高楼拔地而起(10 层以上的建筑物已逾 1 亿), 其中高度逾百米者已有约 200 座。尤其上海金茂大厦高达 420 米,深圳地 王大厦高达 325 米,广州中天大厦高达 322 米,它们
3、已跻身于世界百座超 级大厦之列,而且分别排名第三、第十二和第十三。一些大城市如北京、 上海、广州地铁工程也相继全面展开。各大中城市大型市政地下设施也屡 见不鲜。因此深基坑工程的深度也随之迅速增加。约至 20 世纪 70 年代末, 国内只有少数开挖深度达 10 米以上的基坑工程,而目前深度超过 20 米的 基坑已为数不少,一些工业基坑深度已超过 30 米。深基坑支护的设计、施 2 工、监测技术是近 10 多年来在我国逐渐涉及的技术难题。深基坑的护壁, 不仅要求保证基坑内正常作业安全,而且要防止基坑及坑外土体移动,保 证基坑附近建筑物、道路、管线的正常运行。各地通过工程实践与科研, 在基坑支护理论
4、与技术上都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我国土钉首例工程为深圳市建材集团公司投资兴建的文锦广场大厦基 坑边壁工程(1992 年)。至目前为止采用土钉支护技术建造的工程,在我国 约有千例之数。其中深度及影响较大的工程有:广州 065 工程(深 18.0 米, 1994 年建造)、广州海洋馆基坑边坡工程(深 18.13 米,1996 年建造)和烟台 浅海深围堰边壁加固工程(深 20.5 米,1999 年建造)。这些工程的成功建造 表明,随着土钉支护技术的推广应用相应的设计水平和施工水平已有了较 大提高。 最早提出深基坑分析方法的是 Terzaghi 和 Peck 等人,他们早在 40 年 代提出了预估挖方稳定程度和支撑荷载大小的总应力法。这一原理一直沿 用至今,只不过有了许多改进与修正。50 年代,Bjerrum 和 Eide 给出了分 析深基坑底板隆起的方法。60 年代开始在奥斯陆和墨西哥城软粘土深基坑 中使用了仪器进行监测,此后的大量资料提高了预测的准确性,并从 70 年 代起,产生了相应的指导开挖的法规。从 80 年代初开始我国逐渐涉入深基 坑设计与施工领域,在深圳地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