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1绪论绪论 1.1 黄土的黄土的成因成因 关于黄土的来源,长期以来,中外学者有过不同的争论。其中,以“风成说”比较令 人信服。认为黄土来自北部和西北部的甘肃、宁夏和蒙古高原以至中亚等广大干旱沙漠 区。这些地区的岩石,白天受热膨胀,夜晚冷却收缩,逐渐被风化成大小不等的石块、 沙子和粘土。同时这些地区,每逢西北风盛行的冬春季节,狂风骤起、飞沙走石,尘土 蔽日。粗大的石块残留在原地成为“戈壁”,较细的沙粒落在附近地区,聚成片片沙漠, 细小的粉沙和粘土,纷纷向东南飞扬,当风力减弱或迂秦岭山地的阻拦便停积下来,经 过几十万年的堆积就形成了浩瀚的黄土高原。根据黄土堆积环境的不同,可将我国黄士 发育分
2、为三个时期:早更新世,相当于第一次冰期,气候比新第三纪干寒,发生午城黄 土堆积;中更新世,发生第二次冰期,气候进一步变干,堆积了离石黄土,范围广、土 层厚;晚更新世第三次冰期,气候更加干寒,堆积了马兰黄土,厚度虽小,但分布范围 更广,南方称下蜀黄土。进入全新世,气候转为暖湿,疏松的黄土层,经流水侵蚀,形 成了沟壑纵横、梁、峁广布的破碎地表。 科学在不断发展,近年来科学家发现许多现象是黄土风成学说无法解释的。譬如, 黄土中粗粉沙含量由西北向东南递减,黏土的含量却从西北向东南递增,这种自西北向 东南的有规律的排列呈叠瓦阶梯状的分布过渡,而不是平面模糊过渡。这种叠瓦阶梯状 的分布过渡更像是洪水的杰作
3、等等。 1.1.1 黄土的分布黄土的分布 从地球上来看,黄土主要分布于世界大陆比较干燥的中纬度地带,全世界黄土分布 的总面积大约有 1300 万平方公里。在我国,黄土主要分布于中亚到我国的西北、华北 和东北一带,西起甘肃祁连山脉的东端,东至山西、河南、河北交接处的太行山脉,南 抵陕西秦岭,北到长城,包括陕西、宁夏、甘肃、青海等五个省区的 220 多个县市。世 界上最大的黄土高原就是位于黄河上中游地区的黄土高原。它的范围大致是北起阴山, 南至秦岭,西抵日月山,东到太行山,横跨青海、宁夏、甘肃、陕西、山西、河南 6 省, 面积 64 万平方公里。黄土覆盖厚度一般在 100 米以下,而以陇东、陕北、
4、晋西黄土层 最厚,六盘山以东到吕梁山西侧,黄土厚度在 100 米200 米之间,最厚在兰州,达 300 米以上。黄土分布的面积和厚度,都居世界之冠。 1.2 黄土的工程特性黄土的工程特性 2 黄土具有多孔性,以粉土颗粒为主,富含碳酸盐,颜色以黄色为主;同时,黄土具 有渗透性、湿陷性、易崩解等特点,在外荷载和自重作用下受水浸湿后容易产生湿陷变 形。 黄土以风积成因为主,具有大孔性,垂直节理和架空孔隙均较发育,含有大量可溶 盐和膨胀性黏土矿物等,因此具有湿陷性和较低的承载力,极易引发各种各样的工程质 量事故。 而作为带状工程的公路, 黄土所具有的不良工程地质特性造成的危害尤其严重, 主要表现为公路边坡剥落、冲刷、滑坍、崩坍、流泥;路堤沉陷、表面滑溜、局部滑坍 以及路面裂缝等。 黄土作为干旱半干旱地区的沉积物,由于其特定的生成环境,使得它具有独特的结 构特性,这种独特的结构特性直接影响着黄土的力学性状和工程特性。 1.2.1 黄土的湿陷性黄土的湿陷性 湿陷性是黄土的主要工程性质,它是指在一定压力下受水浸湿,土体结构发生迅速 破坏而发生显著下沉的特性。并不是所有黄土都具有湿陷性,具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