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XXX 大 学 毕业设计(论文)纸 装 订 线 1、绪论 1.1 电子钟的背景 20 世纪末,电子技术获得了飞速的发展,在其推动下,现代电子产品几乎渗透 到了社会的各个领域,有力的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信息化程度的提高,同 时也使得现代电子产品的性能得到进一步的提高,产品更新换代的节奏也越来越快。 目前,单片机正朝着高性能和多品种的方向发展趋势将是进一步向着 CMOS 化,低功 耗、小体积、大容量、高性能、低价格和外围电路内装化等几个方面发展。下面是单 片机的主要发展趋势。单片机应用的重要意义还在于,它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的控制 系统设计思想和设计方法。从前必须有模拟电路或数字电路实现大部
2、分功能,现在已 能用单片机通过软件方法来实现了。这种软件代替硬件的控制技术也称为微控制技 术,是传统控制技术的一次革命。电子手表根据其结构形式与发明发展的先后,国际 上一般分成“四代” 。上海钟表行业先后研制过第一代摆轮游丝式电子表、第二代音 叉式电子表。第三代指标式石英电子表、第四代数字显示式石英电子表。第一代、第 二代研制成功后随着技术的进步均被第三代电子表所取代, 第四代石英电子表虽初期 走俏,随后因不受消费者的欢迎也渐趋淘汰,市场上经久不衰的仅是第三代电子表。 国内最早研制第三代电子表的是上海钟表元件厂。 1972 年初, 试制出电子元器件和 4 节 5 号电池都装在机芯外面的第一只样
3、表。1974 年底,研制出 16 级分频电路叠加而 成。到 1984 年共研制生产出 4177 只,注册商标为金星牌。为使该厂能集中精力把电 子表元器件的生产搞上去,是年 12 月,金星牌三代电子表停止生产。 1977 年 9 月,上海手表二厂开始研制第三代电子表。1983 年生产的 DSE 型第三 代电子表,机芯直径为 19.4 毫米,轮列部分厚度为 2.56 毫米,达到薄型要求。1987 年, 该厂研制成功单片式日历定位装置的 DBSE3 型第三代电子表获得专利申请。 1987 年 1 月,在上海钟表元件二厂的协助下,有研制成功 DSE4 型第三代电子表。该厂自 行设计的 12 棱全黑男表
4、、黑珍珠时装女表、情侣表上市后,十分走俏。1989 年,该 厂设计出高档的 K 金表和永不磨损型表壳,填补国内空白。到 1990 年,上海手表二 厂累计生产第三代指标式石英电子表 353.9 万支。 1985 年 9 月,上海手表厂自行设计 68 单机日历第三代电子表。1987 年上市 10 万 只,翌年完成 101.15 万只,是行业内第一个突破第三代电子表年产 100 万只大关。 该厂在加快批量生产的同时,还抓紧新品开发。1988 年 10 月,研制成功 DSH15 型第 三代电子表,成为国内第三代指标式石英电子表系列中最薄表机,1990 年获上海市 科技进步三等奖。该厂研制开发 DSH14A 型第三代电子表,注重机芯设计与外观设计 一体化,新颖典雅,视薄性强,并在上海钟表元件厂积极配合下,在国内首次采用直 XXX 大 学 毕业设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