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目目 录录 1 绪论 1 1.1 研究背景 . 1 1.2 国内外质量成本研究现状. 1 1.3 本文研究的内容 . 2 2 质量成本的理论基础 4 2.1 质量成本的概念 . 4 2.2 质量成本的构成和分类 . 5 2.3 质量成本的项目设置. 6 2.4 质量成本分析. 7 2.4.1 目标质量成本分析 8 2.4.2 质量成本构成分析 9 2.4.3 质量成本的排列图分析法 9 2.4.4 最佳质量成本分析 . 10 3 XX 机械厂 ZH1115 机体质量成本分析 12 3.1 XX机械厂简介 12 3.2 XX机械厂 ZH1115 机体质量成本现状分析. 12 3.2.1 ZH1
2、115 机体质量成本现状 . 12 3.2.2 ZH1115 机体质量成本构成分析 . 14 3.2.3 废品损失区域分析 . 14 3.3 ZH1115 机体废品原因分析及措施对策 . 16 3.3.1 ZH1115 机体废品原因分析 . 16 3.3.2 制定对策措施 18 3.3.3 改进后的质量成本 . 19 3.3.4 ZH1115 机体最佳质量成本分析 . 20 4 结论 . 22 参 考 文 献 23 致 谢 . 25 1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对质量成本分析进行研究,首先应该明白质量成本为何物,理论上有何发展等。 本文首先从概念介绍入手,得出自己的观点并展开全文的论述。
3、20 世纪 50 年代初期,美国著名质量管理专家菲根堡姆最早提出了质量成本的概 念。他在担任美国通用公司制造和质量经理期间,为降低劣质产品造成的损失,向 公司最高管理层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报告体系,该报告提出把产品质量的预防和鉴定 活动产生的费用与产品质量不合格带来的损失一并考虑,使公司各级领导了解产品 质量对企业经济效益的影响,使他们认识到改进产品质量的重要经济意义,从而引 起他们对质量工作的重视,最终提高公司管理水平。他认为,质量对企业的经济效 益的影响,至关重大,而从长远来看,更是如此。因此,必须从经营的角度衡量质 量体系的有效性,而质量成本管理的主要目的,就是为评定质量体系的有效性提供 手
4、段,并为制订企业内部质量改进计划提供重要依据,菲根堡姆的这种把产品质量 与产品成本、产品质量与企业经济效益挂钩的思想,得到当时公司各方的认同和支 持,这种“一并考虑”的“费用”和“损失”就被人们称为质量成本,这一成本新 概念被迅速推广到其他公司并得到广泛应用,质量成本概念从此诞生了。 20 世纪 50 年代,由于企业管理的要求,成本管理呈现出质量领域衍生和应用的 趋势,直接的表现就是,企业中出现了大量的从事质量管理的职能部门,企业对质 量管理过程中的投入开始增加。但是人们对增加质量费用的积极意义和影响认识不 足,继菲根堡姆之后,美国质量管理专家约瑟夫M朱兰和纽约州科皮亚哥电视工 艺有限公司总经理 DM伦德互尔相继提出了著名的“矿中黄金”的比喻,即“质 量上可减免成本的总额” 。其基本含义是,把企业产生的废次品损失,比喻为一座巨 大的金矿,可供企业去不断地开采,企业如果有效地控制了废次品率,节省了由于 产品质量不合格带来的损失,降低了质量成本,即相当于开采了一座金矿,可以大 幅增加利润。 这一形象的比喻,使质量成本概念更加直观、更加易于理解。与此同时, “冰山 的一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