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一一. .总体设计思路及原理图总体设计思路及原理图 1.总体设计思路 调幅发射机的主要任务是完成有用的低频声音信号对高频载 波的调制,将其变为在某一中心频率上具有一定带宽、适合通过天 线发射的电磁波。 通常,调幅发射机包括三个部分:高频部分,低频部分,和 电源部分。 高频部分一般包括本振电路、缓冲放大电路、倍频电路、中 间放大电路、功放推动与末级功放电路。本振电路的作用是产生 频率稳定的高频载波。为了提高频率稳定性,本振级往往采用石 英晶体振荡器,并在它后面加上缓冲级,以削弱本振电路对后级 的影响。 低频部分一般包括话筒、低频电压放大级、低频功率放大级 与末级低频功率放大级。 一般是用基
2、带信号去改变某个高频正弦电压(载波)的参数, 使载波的振幅、频率或相位随基带信号而变化,这一过程称为调 制。 在通信系统中,调制有三个主要作用:1 调制的过程就是一个 频谱搬移的过程,将原来不适宜传输的基带信号频谱搬移到适宜 传输的某一个频段上,然后传输至信道;2 调制的另一个重要作用 是实现信道的多路复用,即把多个信号分别安排在不同的频段上 同时进行传输,提高信道容量,有利于节省成本;3 调制可以提高 通信系统抗干扰的能力,例如将信号频率搬移,从而离开某一特 定干扰频率。 2 振幅调制就是由调制信号去控制载波的振幅,使之按调制信 号幅度的规律变化,严格地讲,是使高频振荡的振幅与调制信号 呈线
3、性关系,其他参数(频率和相位)不变。 通信系统中的发送设备若采用调幅调制方式则称为调幅发射 机,一般调幅发射机的组成框图如图所示,工作原理是:本机振 荡产生一个固定频率的载波信号,载波信号经缓冲电路送至振幅 调制电路;音频放大电路将低频语音信号放大至足够高的电压送 到振幅调制电路;振幅调制电路的输出信号经高频功率放大器放 大到所需的发射功率,然后经天线发射出去。 一般小功率点频调幅发射机可以分为四个部分:本振级,音 频处理及振幅调制级,以及高频功率放大级。 2.原理框图 本机振荡:产生频率为MHz4的载波频率 缓冲级:将振荡级与调制级隔离,减小调制级对振荡级的影响; 受调级:将要传送的音频信息
4、装载到某一高频振荡(载频)信号上 去。 高频功放级:将信号放大到发射机所需要的输出功率。 匹配网络:对前后级进行阻抗匹配并高效率输出所需功率。 3 二二. .本振级的设计本振级的设计 本机振荡电路的输出是发射机的载波信号,它要求的振荡频 率应十分稳定,一般的LC振荡电路,其频率稳定度约为 32 1010 ,晶体振荡电路的Q值可高达数万,其频率稳定度可达 65 1010 。因此,本机振荡电路采用晶体振荡器。 由于晶体稳定性好,Q 值高,故频率稳定度也高。因此,主振 级(高频振荡器)采用晶体振荡器,以满足所需的频率稳定度。此 电路中其工作在较低的 8MHZ 频率,一般晶体振荡器都能实现,且 具有一定的输出电压。 本振级电路图: 4 三三. .缓冲电路的设计缓冲电路的设计 缓冲隔离级将振荡级与功放级隔离,以减小功放级对振荡级 的影响,因为功放级输出信号较大,工作状态的变化会影响振荡器 的频率稳定度或波形失真或输出电压减小。为减小级间相互影响, 通常在中间插入缓冲隔离级。缓冲隔离级经常采用射极跟随器电 路,如图所示。 射极跟随器 调节射极电阻 2E R,可以改变射极跟随器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