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设计报告 题目全称:题目全称: VC+仿真中断 课程名称课程名称: VC+仿真中断 指导老师:指导老师: 任课老师:任课老师: 序号序号 学生姓名学生姓名 学号学号 班号班号 成绩成绩 1 2 3 (注:学生姓名填写按学生对该课程设计的贡献及工作量由高到底排列(注:学生姓名填写按学生对该课程设计的贡献及工作量由高到底排列,分数按排名,分数按排名 依次递减。依次递减。序序号排位为“号排位为“1 1”的学生成绩最高,排位为“”的学生成绩最高,排位为“1010”的学生成绩最低。 )”的学生成绩最低。 ) 指导老师评语:指导老师评语: 签字:签字: Abstract - II -
2、摘摘 要要 程序中断传送方式(中断方式)是一种 I/O 传送的控制方式。这种方式定义 当 CPU 收到随机的中断请求后,暂时中止现行程序的执行,抓取执行为该随机事 件服务的中断处理程序,处理完毕后自动回复原程序的执行。在当今的大多数计 算机中,I/O 传送控制方式多采用中断方式。了解并且掌握中断方式的机制对于理 解计算机的 I/O 传送控制方式有着相当重要的作用。 本文利用高级语言 VC+开发模拟中断控制器的中断执行过程仿真软件。 该软 件可以详细地将中断整个过程给以清晰的动态界面描述,更便于理解和掌握中断 过程。 关键词:关键词:中断,中断控制器 目 录 目录目录 第一章 绪论 . 1 1.
3、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 1.3 主要内容 2 第二章 课程设计的需求分析 . 3 2.1 环境需求 3 2.2 功能需求 3 2.3 性能需求 3 2.3 本章小结 3 第三章 *的设计 . 4 3.1 总体设计 4 3.2 功能模块设计 4 3.3 本章小结 7 第四章 *的实现 . 8 4.1 开发环境介绍 8 4.2 主要功能模块的实现 8 4.3 本章小结 . 12 第五章 测试及成果展示 13 5.1 测试环境 . 13 5.2 测试用例和结果 . 13 5.3 成果展示 . 错误错误! !未定义书签。未定义书签。 5.4 本章小结 . 17 第六章 总结
4、与展望 18 参考文献 . 19 第一章 绪论 - 1 -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计算机的硬件部分通常包含了三大部件:CPU、存储器(主存储器和外部存储器) 、 I/O 设备。这些部件之间必须有连接的通路,才能组成一个完整的计算机系统,以便相 互交换信息,协调一致地工作,实现计算机的基本功能,即执行程序。在主机和外设之 间如果要进行数据的交换,需要一套机制来对该交换过程提供控制信号。在当前的计算 机系统中,主机和外部设备之间的输入/输出操作可采用三种常用的技术,即直接程序 传送方式、程序中断方式、存储器直接访问(DMA)方式。其中,程序中断方式常简称 为中断方式,它是几乎所有的计算机系统都应具备的一种重要的工作机制,在实际工作 中被广泛地应用。 在中断方式中需要进行一系列的隐指令操作:保存断点、读取服务程序入口地址; 以及在转入服务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