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金金属属矿地下开采矿地下开采 课程设计课程设计 金属矿地下开采课程设计 2 目录目录 第一章第一章 矿体地质条件矿体地质条件 . 3 第二章第二章 开拓方式开拓方式 3 第一节 井筒的选择. 3 第二节 主要开拓巷道. 4 井筒的位置确定 4 对可行方案进行比较 5 岩层移动带与保安矿柱的确定 5 第三节 辅助开拓工程. 6 一、副井的设置及其位置 6 二、风井 6 三、溜井 7 四、井底车场 7 第四节 井田的再划分. 8 第三章第三章 采矿方法采矿方法 . 9 第一节 最佳采矿方法. 9 第二节 构成矿块要素. 10 第三节 采准切割工程. 11 第四节 回采工作. 12 落矿 12 电
2、耙搬运矿石 12 采场地压管理 13 第五节 矿井通风. 13 第四章第四章 设计内容要点总结设计内容要点总结 . 14 总述总述 14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 15 金属矿地下开采课程设计 3 第一章第一章 矿体地质条件矿体地质条件 某镍、锌多金属高价矿床,赋存于平原地下 200 米,走向 3000 米,倾斜 600 米,厚 15 米,倾角 10,稳固;围岩为页岩,不稳固;开采时允许地表陷落。 矿体为多金属矿,沉积型成层状分布。矿体平均倾角 10,属于微倾斜矿 体。 矿体走向长 3000 米, 倾斜方向长 600 米, 平均厚度为 15 米, 属于中厚矿体。 矿体内不含或很少含夹石,矿体形态比较规
3、则,层、节理不发育,无明显构造破 坏,矿岩接触界线明显的矿山。矿块的稳固性好,属于稳固矿体。矿体围岩为铁 质页岩,页岩的硬度一般为普氏硬度系数达到 45,结构比较致密的,稳固性比 矿体低,不太稳定。矿体的涌水量小,上下盘没有含水层,不会发生突水事故。 矿体上部地表是覆盖一层厚度在 10 米左右的黄土,周围没有村庄、城市、 重要建筑。开采时地表可以沉陷。 第二章第二章 开拓方式开拓方式 矿井的开拓方式关系到整个矿井生产的长远利益, 关系到矿井的基本建设工 程量、初期投资和建设速度,从而影响矿井经济效益。矿井开拓方案一经实施, 再发现不合理而改动, 那将耽误许多时间, 浪费巨大投资。 因此, 确定
4、开拓问题, 需根据国家政策,综合考虑地质、开采技术等诸多条件,经全面比较后才能确定 合理的方案。 第一节第一节 井筒的选择井筒的选择 由于矿体成层状分布,且倾角小成微倾斜矿体,埋藏深度大为 200 米以下。 有矿体的性质可在开拓方法中选可能性的开拓方法。 平硐开拓不可能的,原因是矿体在平原且埋藏较深。 斜井开拓也不行,矿体的倾角为微倾斜,角度小,埋藏深。 对可行方案进行比较 本矿体倾角很小,平面投影面积很大,可采用穿脉竖井开拓法。若采用下盘 竖井开拓,则石门长度非常长。采用竖井穿脉方案需要留保安矿柱。但矿石会有 金属矿地下开采课程设计 4 所损失,可在矿山末期进行局部回收,可减少矿石一部分损失。穿脉竖井开拓井 筒在矿体倾向上分布又有三种可能:1、在矿体的浅部 2、在矿体中部 3、在 矿体深部。 斜坡道开拓法, 随着井下无轨采矿设备的出现, 开始出现斜坡道开拓的矿井。 斜坡道是用于行走无轨设备的斜巷, 无轨设备可以从地面直接驶向井下工作的地 点,但斜坡道施工工程量大,投资多,只有特大型矿山用斜坡道运送矿石,国内 也是很少用的。 联合开拓法,可选用竖井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