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人民币国际化的利弊分析人民币国际化的利弊分析 姓 名 摘要:强势经济会造就强势货币,中国经济通过近 30 年的超高 速增长, 使中国的国际收支规模和对外支付能力有了空前的提高,出 口和外汇储备均为世界前列。 如今我国已经超越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 经济体。 近期我国也推出了一系列关于人民币的改革措施,人民币走 向储备货币的问题再次成为社会各界热议的话题。 如何正确认识人民 币走向国际化这一重大国际金融战略, 如何全面的了解这一战略的利 与弊, 如何利用当前的国际局势使这一战略更顺利的开展, 扬利除弊, 是本文要讨论的主要话题。本文首先简单的阐述了货币国际化的含 义,随后分析了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以及
2、可能带来的利益与弊端。 关键词:人民币国际化 利益 弊端 经过 30 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的经济实力持续增强,国际地位 稳步提升,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中国虽然在经济、军事、外交等领 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但想要成为真正的强国还缺少非常重要的 一项金融实力。无论是历史表明还是在理论分析,强国之所以 “强” ,不仅表现在军事强、经济强、政治强、外交强、文化强,更 重要的表现是这个国家的金融强。具体地讲,就是必须要让这个国家 的币 “强” 。 目前中国就这一点还是有所欠缺的。 “强币” 既是一个 “强 国”强大政治经济实力的表现,同时也反过来巩固了 “强国”在世 界政治经济格局中的地位,给其带来
3、了巨大的的利益。以美国为例, 1944 年 7 月召开的“布雷顿森林会议”确立了美元在国际金融体系 中的中心地位。 这不仅为美国带来了可观的铸币税收,而且美国凭借 美元的国际货币地位, 向他国无条件的借钱,而美国政府只需要开动 印钞机就可以还清债务。在这种“中心附属”关系中,拥有强势货 币的一方几乎不用承担任何风险而获得收益; 而处于弱势的一方或者 承担汇率波动的冲击, 或者付出极大的经济代价去维持汇率稳定。因 此,只要币“弱” ,不管实行哪种汇率制度,除非自身经济结构极其 健全,否则难逃危机频发的宿命。如拉丁美洲多次遭遇的金融危机和 1997 年的亚洲金融危机,最初都是由货币危机所引起的。一
4、系列的 事实证明: “强国”有“强币” 。 一、货币国际化的含义 货币国际化是指能够跨越国界,在境外流通,成为国际上普遍认可 的计价、结算及储备货币的过程。对于货币的国际化概念的界定,按 货币功能划分可以提供一个相对完善的框架。 货币国际化是指一种货 币的使用超出国界, 在发行国境外可以同时被本国居民或非本国居民 使用和持有。 一种国际化货币能为居民或非居民提供价值储藏、 交易媒介和记 账单位的功能。具体来讲,它可用于私人用途的货币替代、投资计价 以及贸易和金融交易, 同时也可用作官方储备、外汇干预的载体货币 以及钉住汇率的锚货币。 二、人民币国际化的道路由区域化到国际化 19971998 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以后,中国一直积极参与建立 区域金融架构。 中国已经成为清迈倡议框架下最大的双边互换协议的 资金供给者之一,同时也积极参与区域多边政策对话和经济监控机 制。在现有的区域合作机制中,人民币在一定范围内可以用于双边互 换协议的支付货币。截至 2007 年 7 月,在清迈倡议框架之下,中国 已经分别同日本、韩国、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和菲律宾签署 了双边互换协议,总额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