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第一章第一章 零件的工艺分析零件的工艺分析 1、 、孔的尺寸公差为 IT7,其他的尺寸公差为 IT11; 2、 形状与位置精度 、孔的轴线与斜端面夹角为 81 度 30 分,误差不得大于 10; 、孔的轴线与孔的轴线的同轴度误差不得大于0.03mm; 、孔的基本尺寸为 36,上偏差为0.039,下偏差为 0。 、轴的轴线与孔间的尺寸为 580.05,平面 3 与轴线间的尺寸为 50 0.1。 、两孔的轴线与端面的垂直度误差不得大于 0.05mm。 、轴的轴线与孔的轴线平行度误差不得大于 0.05mm。 3、 表面粗糙度 、孔的表面的粗糙度 Ra0.8m; 、2 面、3 面的表面粗糙度 R
2、a1.6m 、其余的表面粗糙度 Ra3.6m; 在加工本工序前,工件上的其他表面都已加工好了,为定位基准的选择提供 了有利条件。 第二章第二章 工艺规程的设计工艺规程的设计 1、毛坯选择 毛坯选择对于加工质量有重大影响,考虑到转向节是中小型小批量生产,需 要有良好的强度和较好的塑性、 韧性, 此零件用锻造不易加工。 而碳素铸钢 ZG35 有较好的强度和塑性, 铸造性能良好, 加工性能尚好, 广泛用于受力复杂的零件, 故选做此零件的毛坯。 为了尽量减少由于浇注后冷却过程中, 各部分冷却速度的不同而产生的内应 力,防止在切削加工之后,由于应力的重新分布而起的变形,甚或开裂。故须在 精加工之前以及粗
3、加工之后进行消除内应力的时效处理,考虑到缩短生产周期, 采用人工时效。 2、基面的选择 基面的选择是工艺规程设计的重要工作之一。基面选择的正确合理,可以使 加工质量得到保证,生产率得到提高,可以使加工质量得到保证。否则,会是加 工困难,甚至造成报废。 粗基准的选择 2 选择粗基准主要是选择的一道机械加工工序的定位基准, 以便为后续工序提 供精基准。 选择粗基准的出发点是:一要考虑如何合理分配各加工表面的余量,二要考 虑怎样保证不加工表面与加工表面间的尺寸及相互位置要求, 一般应按下列原则 选择: 1) 若工件必须首先保证某重要表面的加工余量均匀,则应优先该表面为相 基准。 2) 若工件每个表面
4、都有加工要求,为了保证各表面都有足够的余量,应选 加工量最小的表面为粗基准。 3) 若工件必须保证某个加工表面的尺寸或位置要求,则应选该加工表面为 粗基准。 4) 选作粗基准的表面应尽可能平整,没有飞边、浇口、冒口或其他缺陷。 粗基准一般只允许使用一次。 精基准的选择 选择精基准时, 应从整个工艺过程来考虑如何保证工件的尺寸精度和位置精 度,并使用起来方便可靠,一般应按下列原则选择: 1) 基准重和原则: 应选用设计基准作为定位基准。 2) 基准统一原则: 应尽可能在多数工序中选用一组统一的定位基准来加工其他各表面。 采用基 准统一原则可以避免基准转换所产生的误差, 并可使各工序所用夹具的某些结构 相同或相似,简化夹具的设计和制造。 3) 自为基准原则: 有些精加工或光整加工工序要求余量小而均匀, 应该选择加工表面本身作为 定位基准。 4) 互为基准原则: 对于相互位置精度要求高的表面,作为精基准,可以采用互为基准,反复加 工的方法。 5) 可靠、方便原则: 应选定位可靠,装夹方便的表面作基准。此处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