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目 录 1 总 则 1 1.1 设计依据及原则. 1 1.1.1 设计依据. 1 1.1.2 设计原则. 1 1.2 总体技术水平. 1 1.3 确定工艺流程的原则. 1 2 工程概况 3 3 工艺计算 4 3.1 管径与管材的确定. 4 3.1.1 管道内径计算 4 3.1.2 管材的确定. 4 3.1.3 管道壁厚计算. 5 3.1.4 管道规格的确定. 6 3.2 输油管道热力计算. 6 3.2.1 管道总传热系数的确定 6 3.2.2 原油比热容、平均地温的确定 9 3.2.3 进出站油温、质量流量的确定 9 3.2.4 站间距的试算与热站数的确定 9 3.2.5 站间距 R L与出
2、站温度的重定. 10 3.2.6 加热站的热负荷计算 11 3.2.7 加热炉的选型与数量的确定 11 3.3 热油管道水力计算 11 3.3.1 油流平均温度的有关计算 11 3.3.2 油流的体积流量与雷诺数计算 12 3.3.3 摩阻计算 12 3.3.4 泵站数的确定与泵的选型 12 4 站场布置 14 4.1 泵站数校核. 14 4.2 泵站的布置. 14 4.3 加热站的布置. 15 4.4 判断翻越点. 16 5 结 论 17 参考文献 18 1 1 总 则 1.1 设计依据及原则 1.1.1 设计依据 (1)国家的相关标准、行业的有关标准、规范; (2)相似管道的设计经验; (
3、3)设计任务书。 1.1.2 设计原则 (1)严格执行现行国家、行业的有关标准、规范。 (2)采用先进、实用、可靠的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建立新的 管理体制, 保证工程项目的高水平、 高效益, 确保管道安全可靠, 长期平稳运行。 (3)节约用地,不占或少占良田,合理布站,站线结合。站场的布置要与油 区内各区块发展紧密结合。 (4)在保证管线通信可靠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通信网络结构,降低工程投 资。提高自控水平,实现主要安全性保护设施远程操作。 (5)以经济效益为中心,充分合理利用资金,减少风险投资,力争节约基建 投资,提高经济效益。 1.2 总体技术水平 (1)采用高压长距离全密闭输
4、送工艺。 (2)采用原油变频调速工艺。 (3)输油管线采用先进的 SCADA 系统,使各站场主生产系统达到有人监护、 自动控制的管理水平。既保证了正常工况时管道的平稳、高效运行,也保证了管 道在异常工况时的超前保护,使故障损失降低到最小。 (4)采用电路传输容量大的光纤通信。给全线实现 SCADA 数据传输带来可靠 的传输通道,给以后实现视频传输、工业控制及多功能信息处理提供了可能。 (5)在线路截断阀室设置电动紧急切断球阀,在 SCADA 中心控制室根据检漏 分析的结果, 确定管道泄漏位置, 并可及时关闭相应泄漏段的电动紧急切断球阀。 (6)站场配套自成系统。 (7)采用固化时间短、防腐性能优异的环氧粉末作为管道外防腐层。 1.3 确定工艺流程的原则 制定和规划工艺流程要考虑以下原则: 2 (1)满足输送工艺及各生产环节(试运投产,正常输油,停输再启动等)的 要求。 (2)便于事故处理和维修。泵站的突然停电, 管道穿孔或破裂,加热炉紧 急放空和定期检修,阀门的更换等在输油生产中并非罕见,流程的安排要方便这 类事故的处理。 (3)采用先进工艺技术及设备,提高输油技术水平。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