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第第 1 1 章章 方案分析及其设计原理方案分析及其设计原理 1.11.1 调频调频电路电路的的实现实现方法方法 调频电路的实现方法分为两大类:直接调频法和间接调频法。 1.1.1 直接调频法 用调制信号直接控制振荡器的振荡频率的方法称为直接调频法。 如果受控振 荡器是产生正弦波的 LC 振荡器,则振荡频率主要取决于谐振回路的电感和电 容。将受到调制信号控制的可变电抗与谐振回路连接,就可以使振荡频率按调制 信号的规律变化,实现直接调频。 可变电抗器件的种类很多,其中应用最广的是变容二极管。作为电压控制的可 变电容元件,它有工作频率高、损耗小和使用方便等优点。具有铁氧体磁芯的电 感线圈,可
2、以作为电流控制的可变电感元件。此外,由场效应管或其它有源器件 组成的电抗管电路,可以等效为可控电容或可控电感。 在直接调频法中振荡器和调制器合二为一。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在实现线性调频 的要求下,可以获得相对较大的频偏。它的主要缺点是会导致 FM 波的中心频率 偏移,频率稳定度差,在许多场合对载频采取自动频率微调电路(AFC)来克服 载频的偏移或者对晶体振荡器进行直接调频。 1.1.2. 间接调频法 先将调制信号进行积分处理,然后用它控制载波的瞬时相位变化,从而实现 间接控制载波的瞬时频率变化的方法,称为间接调频法。 根据前述调频与调相波之间的关系可知, 调频波可看成将调制信号积分后的 调相波。
3、 这样,调相输出的信号相对积分后的调制信号而言是调相波,但对原调制信 号而言则为调频波。这种实现调相的电路独立于高频载波振荡器以外,所以这种 2 调频波突出的优点是载波中心频率的稳定性可以做得较高, 但可能得到的最大频 偏较小。 间接调频实现的原理框图如图 1-1 所示。 图 1-1 借助于调相器得到调频波 无论是直接调频,还是间接调频,其主要技术要求是:频偏尽量大,并且 与调制信号保持良好的线性关系; 中心频率的稳定性尽量高; 寄生调幅尽量小; 调制灵敏度尽量高。其中频偏增大与调制线性度之间是矛盾的。 根据题目要求,其频率稳定度f/ o f小时/105 3 ,最大频偏 kHzf m 50,由
4、上面分析知:直接调频可获得较大线性频偏,但载频稳定度 较差;间接调频方式载频稳定度较高,但获得的线性频偏较小。在这里我们采 用直接调频法。 1.21.2 电路原理电路原理 LC 调频振荡器的工作流程如下:LC 调频振荡器一般由 LC 正弦波振荡器与 变容二极管调频电路两大部分组成。其中,LC 正弦波振荡器用于产生一定频率 的幅度和信号,无须外加输入信号的控制,就能自动将电能转换为所需要的交流 能量输出;变容二极管调频电路用于实现对 LC 正弦波振荡器频率的调制,即调 频。(说明:LC 正弦波振荡器与变容二极管调频电路通过耦合电容相连) LC 调频振荡器由 LC 调频振荡器、变容二极管调频电路两个部分组成,如图 1-2 所示。 3 图 1-2 直流稳压电源的方框图 1 1. .2 2.1.1 LCLC 正弦波振荡正弦波振荡器器 LC 正弦波振荡器的作用是产生高频正弦波。由此画出 LC 正弦波振荡器原理图 如图(1-3)所示。图中晶体管 T 组成电容三点式振荡器的改进型电路即克拉泼电 路, 它被结为共基组态, B C为基极耦合电容, 其静态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