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触网课程设计---电气化铁路接触网无交叉线岔的分析与设计
-
资源ID:1451188
资源大小:349.50KB
全文页数:10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00金币
快捷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
接触网课程设计---电气化铁路接触网无交叉线岔的分析与设计
1、 电气化铁路接触网无交叉线岔的分析与电气化铁路接触网无交叉线岔的分析与设计设计 1 题目分析题目分析与方案设计与方案设计 1.1 1.1 题目分析题目分析 在铁路的站场上,站线、侧线、到发线总是并入正线的。如果线路设一个道岔, 那么接触网就必须设一个线岔。就像道岔的形式多种多样,线岔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 的。 目前,在我国的普通线路上使用的是普通交叉线岔,而在武广、郑西、京沪客专 等高速铁路接触网上,除部分交叉线岔外,大多数都采用高速无交叉线岔。 无交叉线岔就是在道岔处,正线和侧线两组接触网悬挂无相交点。 随着无交叉线岔方式的提出,线岔的概念也发生相应的变化,如今,线岔应理解 为电气化铁路的接触
2、网在站场轨道道岔上方两组接触悬挂汇交(过渡)的特殊结构。 有交叉线岔是电气化铁路创建之初便采用的结构形式,在我国施工、运营也已有 约 40 年的历史,实践证明,这种结构形式简单可靠,便于施工和维修,适于低速和 中速运行,故在我国得到普遍采用。 对于电气化铁路而言,要提高电力机车运行速度,必须通过减少离线率来提高受 电弓的受流质量,这就需要通过改善接触网的弹性来改善弓网关系。有交叉线岔的集 中重量、硬点及受电弓相对于两支接触线压力的不均匀性,成了改善接触网弹性的制 约点,从而制约了电气化铁路的提速与发展。为了适应电气化铁路提速的需要,无交 叉线岔应用而生。 无交叉线的优点: 无交叉线岔的优点是正
3、线和侧线两组接触线既不相交、 不接触, 也没有线岔设施, 因此既不会产生刮弓事故,也没有因线岔形成的硬点,提高了接触网悬挂的弹性均匀 性,从而保证在高速行车时,消除了打弓、钻工及刮弓的可能性。 无交叉线岔的主要表现为:道岔处两支悬挂在空间是分开的,不像普通线岔那样 有交点,相对于交叉线岔,无交叉线岔的安装与调整比较麻烦,但它能满足高速电气 化铁路的要求,机车经过线岔时平稳良好的受流优越性是其他结构无法替代的。 无交叉线岔应能保证正线高速通过时不受侧线接触悬挂的影响,同时在机车从 正线驶向侧线或从侧线驶入正线时都能平稳顺利的过渡。 1.2 1.2 方案设计方案设计 在平面布置时,应使侧线接触线位
4、于正线线路中心以外 999mm。因为,机车受电 弓一半宽度为 673mm,考虑受电弓摆动 200mm,富余量 100mm,即运行机车受电弓在侧 线侧最外端可触及到的尺寸限界为 673+200+100=973(mm),其值小于 999mm,如果受电 弓向侧线反向摆动 200mm,则 673-200=473(mm),其值大于定位处拉出值 333mm,因 而机车从正线高速通过岔区时,与区间接触网一样受流,而与侧线接触悬挂无关系。 由于在悬挂布置时,已充分考虑了受电弓工作长度和摆动量,因此在正线通过 时,可以保证侧线接触线与正线线路中心间的距离始终大于受电弓的工作宽度之半加 上受电弓的横向摆动量,因而正线高速行车时,受电弓滑板不可能接触到侧线接触 线,从而保证了正线高速行车时的绝对安全性,并且在道岔处不存在相对硬点。 当机车从正线进入侧线时,在线间距 126526mm 之间为受电弓与侧线接触线的 始触。此时,因侧线接触悬挂被抬高下锚,侧线接触线高于正线接触线,过岔时,侧 线接触线比正线接触线高度以-3/1000 坡度降低,因而,受电弓可以顺利过渡到侧线 接触悬挂。在机车由正线向侧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