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读书报告读书报告增长黑客 、 原则 、 精益创业增长黑客 、 原则 、 精益创业 我已于 5 月 10 日读完了本学期陈老师推荐的这三本书, 其中过程堪称曲折, 不予赘述, 但读后确有醍醐灌顶之感,收益良多。之所以按增长黑客 、 原则 、 精益创业这个顺 序来读,也是因为我本就是个“反动”的学子,看到“黑客”二字就莫名兴奋,实属兴趣之 所趋也。接下来比较了“原则”和“创业”二字,我想还是先看看原则吧,毕竟看完了 黑客不看点原则是容易变坏的。至于精益创业 ,我其实并没有走心地去读,因此如下报 告中的篇幅也不会很多,毕竟天下武功精修个一两招,也够闯荡江湖了。 一、 增长黑客 前面说了,看到“黑客”
2、二字,我就莫名兴奋,起因是我曾在几年前读过一本叫做黑 客道简史的书,其中有一段我摘抄了出来: “黑客文化的起源可以追溯到 1961 年【我们的 名字数字缘由: hacker1961】 , 那一年麻省理工学院 (MIT) 终于得到了第一台 PDP-1 计算机。 学院技术模型铁路俱乐部(Tech Model Railroad Club,TMRC)的信号动力委员会(Signals and Power Committee, S&P) 把它作为最时髦的科技玩具, 并由此产生了许多程序设计工具、 术语、 和整个文化氛围这些, 直到今日我们仍然依稀可辨。 史蒂文利维 (Steven Levy) 在黑客 (H
3、ackers)的第一部分中详细的记录了这段岁月。 ” 上面这段文字讲的是黑客文化,我本人非常欣赏 E.S.R 对黑客的态度,他曾说过,黑客 的思维方式并不仅仅局限在软件黑客的文化圈内。 也有人用黑客态度对待其它事情, 如电子 和音乐方面其实你可以在任何最高级别的科学和艺术活动中发现它的身影。 软件黑客对 这些领域的践行者尊重有加, 并把他们也称作黑客有人宣称黑客天性是绝对独立于他们 工作的特定领域的。 作为黑客粉, 我一直以来对黑客的态度是十分敬重的, 甚至可以用瞻仰来形容我对黑客 的仰慕之情。 也许是因为原来在某银行数据中心接触过一些信息安全工作的缘故吧, 我特意 问了红客,想听听他们口中的
4、黑客。大致的描述是与黑客的博弈是一种互相仰慕的过程,是 一场场战争,也是一次次游戏,甚至可以浪漫地说是一次次不经意的邂逅,有时面对黑客的 攻击,红客也是哭笑不得,徒增工作量的同时也还有些快感,如果遇到非常棘手的问题,当 “干掉”黑客时,那般舒爽,世间少有之物可与之匹敌。 正所谓知己知彼, 红客口中的黑客让我更觉得黑客之可爱。 我从小就是个拆东西的坏蛋, 专门搞破坏。最近的一些记忆大约是看尽各种文章去完成苹果 4s 手机越狱。当然,我其实 是看不懂源代码的,也不知如何去找寻程序的漏洞,但我就是对破解充满向往。不破解不舒 服,这就是我对那一时期使用科技产品的态度。 增长黑客, 其实就是一群黑客接到了一个任务, 然后一起去完成任务, 享受其中之快乐。 书中的很多例子,都包含数据驱动、用户心理、巧妙的手法和惊人的成效这些元素。我本想 学习书中故事之后尝试做一次黑客,但却发现理想与现实的差距。闭上眼睛冥想了一下,如 果做黑客,我可能真的需要再来一次定向投胎,在一个没有黑客文化生长的土壤(家庭)中 成长起来,也许一辈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