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目录 一题目叙述 1 二物流分析与物流相关表. 3 1.物流强度分析 3 2.物流从-至表 6 3.物流相关表 . 7 三作业单位相互关系分析. 8 1.作业单位相互关系的决定因素及相互关系等级的划分 8 2.作业单位非物流相互关系表 . 8 3.作业单位综合相互关系表 .10 四作业单位位置相关图 .21 五作业单位面积相关图 .22 1.作业单位占地面积 22 2.绘制面积相关图 .23 六矿井工业广场总平面布置图 .23 七 小结 26 八 参考文献 .27 1 一题目叙述 某矿业井采用一对立井布置方式,落地式布置绞车房,工业广场内不设洗煤厂,矿井工 业广场用地面积 180000 (30
2、0*600)。原煤不经加工直接外运。矿井所在地春夏盛行东南 风,秋季盛行西北风。工业广场按功能区域划分布置,可分为:生产区、辅助生产区、储运 区、和厂前区。由 24 个作业单位组成,各区及单位的布置要求有: 1、生产区 是矿井生产的中枢, 是工业场地的核心的部位, 它对整个场地的分区和布置起到决定的 作用。主要包括主井井口(1),副井井口(2),皮带走廊(3),选矸楼(4),主井提升 机房(5),副井提升机房(6)等。生产区主要布置在厂房区的中央稍偏一侧。主井用作煤 炭运输提升,而副井只作为下放材料、设备以及排矸,要求尽量可能减少物流转载环节或设 施。有利于全面的布置,应与储运区协调一致,有利
3、于煤炭的外运。工艺流程有密切的联系 的生产的环节或设施,应尽可能靠近,缩短运输距离。选矸楼排放的矸石占煤炭产量的 0.05%,由选矸楼运往矸石堆放场(11)。矸石运输与煤折算当量系数为 10。 2、辅助生产区 是为矿井的正常的生产服务的厂区,面积约为 70000 主要包括:机修厂(7)坑木场 (8)变电所(9)空压机房(10)矸石堆放场(11)锅炉房(12)等。辅助生产区应临近主 生产区,一般布置在场区的一侧或生产区两侧,对内运输方便的地带;与副井紧密联系的设 施应尽可能的靠近副井,使运输路线简介方便;动力设施应靠近负荷中心;易燃及危险品库 应布置在场地的边缘地带; 避免冷却循环水系统所扩散的
4、水雾对周围的建筑、 构筑物和其他 的设施的影响: 噪声大的设施应远离厂前区; 机修厂年往返运送材料设备量为煤炭年产量的 3%,坑木场年往返运送材料量为煤炭年产量的 4%,均采用架线式电机运输送往副井井口, 可以认为运输的难度相同。设备和材料的运输与运煤折算当量系数为 20。经变电所变压的 电源从副井用电缆送往井下地点。 机电修理车间布置要求: 机电修理车间应该设置专用的场地, 作为露天作业和临时堆 放场。宽度一般为 12m 到 20m。机电修理车间一般应靠近副井口,以便与副井联系,互不 干扰的工段应尽量采用联合建筑。 矸石堆放的场(11)一般位于厂区边缘,在工业广场最大风频的下风口侧,以减少对工 业广场的污染,矸石山占地约为 40000 。 2 3、储运区 是矿井产品储存的外运环节,面积大约为 20000 ,包括储煤场(13)装车站(14)装 车仓(15)的设施。应与生产区相协调一致,衔接顺畅,并有利于对外运输,靠近铁路线; 储运区一般位于场地的一侧, 并应在厂区最大风频下风侧, 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煤炭储运和装 车时对工业场地的污染,应有一定的场地,满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