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生物科学专业动物学野外实习报告生物科学专业动物学野外实习报告 一、 实习目的和意义 动物学是一门内容十分广博的学科,研究对象是动物各类群的形态结构、分 类和有关的生命活动、 发育规律、 以及动物和外界环境之间多种多样关系的科学。 人们掌握了这些规律, 就可能很好地认识和利用动物, 使它能更好地为人类服务。 同其它科学一样,动物学也是在人们长期的生产斗争和科学实验过程中,产生和 发展起来的。因此它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 野外实习是为了巩固和加深课堂教学内容的重要环节,我们专业从 7 月 9 日7 月 14 日进行了野外实习。其目的和意义在于: 1. 加强教学实践环节,巩固理论知识,加深对课堂
2、知识的理解,做到理论联系 实际,注重能力培养; 2. 学会认识动物的特点,并且通过其特点对动物进行鉴定,了解其用途,以及 在农业生产中的预防; 3. 学习掌握动物标本的采集及制作方法; 4. 结合实践,学习动物学及生态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5. 提高环保及生物多样性和自我保护意识 6. 通过野外实习,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二、 实践内容 1. 实习准备:昆虫网、毒瓶、三角袋、标签、泡沫、捕鱼网、镊子等 2. 标本采集: 昆虫采集法网捕 适用于善跳会飞的昆虫,网捕一般是看到要捉的昆虫后用捕网采集 捕网的使用方法有两种: 一种是当昆虫入网后,使网袋底部往上甩,将网底连同昆虫倒翻上面来 一种是当昆虫
3、入网后,转动网柄,使网口向下翻,将昆虫封闭在网底部 取虫时,先用手握住网袋中部,将虫束在网底,再将毒瓶伸入网内扣取。对蜇人 的蜂类和刺人的猎蝽等昆虫,由网中取出时,不要用手碰到它,可将有虫的网底 部装入毒瓶中,先熏杀后再取出。对蝶蛾类昆虫,应隔网用手轻捏其胸部,使其 丧失飞翔能力,以免因虫体挣扎,而使翅和附肢遭到损坏。 对石蜈蚣、马陆之类的动物用镊子采集。装入毒瓶中,先熏杀后再取出,放 入三角袋中。 3. 标本制作:将熏杀的动物标本从三角袋中取出,放在泡沫上,用大头针固定。 在针插标本后, 立即上签。 将制作好的标本放进烘箱中烘大约三到四个小时, 待昆虫完全干燥后,取出风干。 三、 实习结果
4、昆虫纲: 螳螂目:螳螂 直翅目:蚱蜢、蝈蝈、蝗虫、田蟋、金黄拟针蟋 鞘翅目:丽金龟、粪金龟、星天牛、瓢虫 鳞翅目:麝凤蝶、斐豹蛱蝶、丝带凤蝶、斑纹豆粉蝶、檗黄粉蝶、菜粉蝶、 兰灰蝶 竹节虫目:竹节虫 膜翅目:金环胡蜂、变翅异腹胡蜂、黄胸木蜂、细腰蜂、黄胡蜂、驼腹壁泥 蜂、拉步甲 蜻蜓目:赤蜻、夏赤蜻、三角灰蜻、玉带蜻、黑丽翅蜻 同翅目:宽侧蝉、斑衣蜡蝉 1) 多足纲: 蜈蚣蜈蚣:蜈蚣目;喜栖于潮湿阴暗的地方。体长 110130mm,墨绿或黑褐色。一 对触角细长。八只单眼,第一对附肢为颚肢,前腿节大,有距状突,附节和前胸 附节愈合成钩状鳌,毒钩有孔通毒腺。腹板、步足黄色,足端黑、爪状,躯干 21 节。尾足长有短棘。 马陆马陆:圆马陆目;生活于腐败植物上并以其为食,有的也为害植物,少数为掠食 性或食腐肉。体圆柱形,头由前五个体节愈合形成,触角短,68 节,一对大颚, 一对小颚愈合形成颚唇,一个颈节无附肢,胸部三节具一对附肢,腹部每节有两 对附肢,最后 15 节无附肢。 山蛩山蛩:山蛩科;多栖息于阴湿地区。体长圆形,长约 120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