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计算机认识实习计算机认识实习 一、一、实习实习目的和任务目的和任务: 了解计算机的发展历史、计算机的基本组成结构、计算机的基本应用及其网 络的组建及维护, 对计算机的概念、 应用, 网络的应用、 维护等有一个整体认识, 从而对今后专业学习兴趣的提高、理论联系实际工作作风的培养打下良好的基 础。 1、了解计算机基本概念及微机的发展历史 2、了解计算机基本组成结构 3、了解和掌握计算机基本工作原理 4、了解计算机硬件组装和调试步骤及如何安装操作系统 5、了解计算机网络的组成,并进行局域网的组网练习。 二、二、实习内容及步骤:实习内容及步骤: (一)、首先老师带领我们参观了学校电子计算机的展览室,在
2、这里我们见到了许 多老式机器,现在结合我在网上查的内容,叙述一下计算机的概念及其发展史。 计算机及其发展史: 计算机是一种能够按照事先存储的程序自动、 高速地进行大量数值计算和各种信 息处理的现代化智能电子设备。由硬件和软件所组成,两者是不可分割的。人们 把没有安装任何软件的计算机称为裸机。随着科技的发展,现在新出现一些新型 计算机有:生物计算机、光子计算机、量子计算机等。 从计算机的类型、工作方式、构成器件、操作原理、应用环境等划分,计算机有 多种分类。从数据表示来说,计算机可分为数字计算机、模拟计算机以及混合计 算机三类。 从 1946 年第一台电子计算机“ENIAC”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
3、问世到苹果发布 的万众期待的平板电脑,只有短短 64 年的时间,但是在 64 年的时间里,现代电 子计算机技术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从占地面积 170 多平方米,约众 30 余吨消耗 近 150 千瓦电力,且只有单一功能的“ENIAC”到只有 10 英寸左右,700 多克 支持无线传输,无线网络,冲几个小时的电就可以续航 10 几个小时的 IPAD 的 出现,只经历了短短的 64 年。计算机的飞速发展由此可见。 第一代电子晶体管计算机 1946 年,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埃尼阿克”问世。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叫“埃尼阿 克” (ENIAC) ,它于 1946 年 2 月 15 日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宣告诞生
4、。承担开 发任务的“莫尔小组”由四位科学家和工程师埃克特、莫克利、戈尔斯坦和博克 斯组成,总工程师埃克特当时只有 24 岁。这台计算机研制的初衷是将其用于二 战中, 但直到二战争结束一年后才完成。 它长 30.48 米, 宽 1 米, 占地面积为 170 平方米,有 30 个操作台,约相当于 10 件普通房间的大小,重达 30 吨,耗电量 为 150 千瓦,造价是 48 万美元。 “埃尼阿克”使用 18000 个电子管、70000 个电 阻、10000 个电容、1500 个继电器和 6000 多个开关,每秒执行 5000 次加法或 400 次乘法运算,是继电器计算机的 1000 倍、手工计算的 20 万倍。 第二代晶体管计算机 (1957-1964) 1948 年,晶体管发明代替了体积庞大电子管,电子设备的体积不断减小。 1956 年,晶体管在计算机中使用,晶体管和磁芯存储器导致了第二代计算机的 产生。第二代计算机体积小、速度快、功耗低、性能更稳定。1960 年,出现了 一些成功地用在商业领域、大学和政府部门的第二代计算机。第二代计算机用晶 体管代替电子管,还有现代计算机的一些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