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前言 矿井火灾是煤矿生产中的重大自然灾害之一。事故一旦发 生,会造成煤炭资源、设备的重大损失和人员的重大伤亡,处理 不及时或处理不当会诱发更为严重的事故,如瓦斯、煤尘的燃烧 与爆炸,使灾害进一步扩大。 矿井火灾不仅能使矿井遭受巨大的物质损失,同时它也是导 致井下职工伤亡的重大渊源。矿井火灾发生的都十分突然,常常 出人意料,而且发展迅猛、激烈,会使井下风流的热力状态发生 急剧变化,导致井下正常通风出现紊乱;而燃烧后所生成的有毒 有害气体不依既定的线路流动,会使灾区或灾区波及的区域中的 人员中毒伤亡;也可能引起可燃气体爆炸致人死亡,酿成重大事 故,使矿井蒙受难以弥补的损失和危害。 我国煤矿自
2、燃发火非常严重, 有 56 %的煤矿存在自燃发火 问题, 而我国统配和重点煤矿中具有自燃发火危险的矿井约占 47 %,矿井自燃发火又占总发火次数的 94%, 其中采空区自燃则 占内因火灾的 60 %。这种火灾常造成工作面封闭、冻结大量的煤 炭资源和昂贵的生产设备, 造成工作面、采区风流紊乱, 影响矿 井正常的生产接续, 并造成人员伤亡。 “预防为主”是我们在开采过程中同各种自然灾害事故作斗 争的指导方针,也是防治自燃火灾必须遵循的原则。为了加强煤 矿防灭火安全技术, 我国从 50 年代起就在煤矿推广了黄泥灌浆 防火技术, 60 年代至 70 年代又研究出了阻化剂防火、 均压通风、 高倍数泡沫灭
3、火等技术, 80 年代至 90 年代则研究了矿井自燃发 火预测系统、惰性气防灭火、快速高效堵漏风、带式输送机火灾 防治等技术, 并逐步形成适应普通采煤法和高产高效采煤法的 综合防灭火技术。 由于我国火灾基础理论研究起步晚, 防灭火关键设备和技 术有待完善和配套, 有一批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因此, 矿井火 灾防治工作仍然是矿井安全生产所面临的一项艰巨任务。 2 目录目录 1 煤炭自燃的条件及煤矿火灾形式 3 1.1 矿井火灾发生的基本要素 1. 2 煤矿的火灾形式 2 7251 工作面的各种概况 4 2.1 7251 工作面地理位置 2.2 7251 工作面煤的概况 2.3 7251 工作面自然
4、发火因素分析 3 防灭火方法的选择 5 3.1 煤矿通用的灭火方法 3.2 阻化剂防灭火技术 3.3 惰性气体技术 3.4 惰性气体泡沫技术 3.5 均压防灭火 3.6 灌浆防灭火 3.7 防灭火技术的最终选择 4 灌浆防灭火的工艺设计 . 9 4.1 制浆材料的选择 4.2 泥浆的制备 4.2.1 泥浆的制备工艺 4.2.2 泥浆的水土比 4.3 灌浆防灭火设计 4.3.1 埋管灌浆 4.3.2 灌浆量的确定 4.4 灌浆管理 4.4.2 加强对灌浆水土比的控制 4.4.3 灌浆区的脱水 4.4.4 工作面采空区泥浆分布的观测 4.4.5 建立健全原始记录台帐 4.5 灌浆费用概算 4.6 灌浆效果检验 参考文献. 18 3 1 煤炭自燃的条件及煤矿火灾形式 1.1 矿井火灾发生的基本要素 和所有的物质燃烧一样, 导致矿井火灾发生的三个基本要 素为: 热源、可燃物和空气。 (1)点火源 具有一定温度和足够热量的热源才能引起火灾。煤的自燃、 瓦斯或煤尘爆炸、放炮作业、机械摩擦、电流短路、吸烟、电(气) 焊以及其他明火等都可能成为引火的热源。 (2)可燃物 煤本身就是一种普遍存在的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