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试论鲁迅小说的讽刺特色试论鲁迅小说的讽刺特色 摘摘 要要:鲁迅一个伟大而深刻的名字,在中国源远流长的文化长廊中留下了光 辉而灿烂的一页;而鲁迅的小说无疑以无可挑剔的雄资,英姿飒爽的登上了文学 的大雅之堂,让千千万万的读者尽情的领略他小说艺术海洋中的波澜壮阔,可以 毫不夸张的说,在人类文化长河中鲁迅的小说艺术成为无可比拟的独特存在了, 他的讽刺手法独到, 批判到位, 对人物, 对事件的刻画入木三分。 从现实的角度, 对社会时弊和国民劣根性,进行了无情的揭露和批判,他的讽刺在揭露的同时也 给我们指引了方向,从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讽刺特色。 关键词关键词: 世界 思想 手法 讽刺 传统 价值 鲁迅小说
2、的讽刺艺术是丰富的表现手法和深刻的思想性的完美结合; 是传统 文化与世界文学的完美结合;是超越时空,在当今以至将来都有现实价值。 ,在 他宽广而深邃的艺术殿堂中,我们读到了那个时代的特征,读到了那颗火热的救 国心,也认清了我们自身的劣根性,他的讽刺照亮了我们内心的黑暗。小说讽刺 艺术的娴熟运用达到了炉火纯青至高无上的地步,为我们写作提供了范本。 一、鲁迅小说的讽刺艺术是丰富的表现手法和深刻的思想性的完美结合。 鲁迅小说的讽刺表现手法灵活多样,对比、白描、夸张等处处见锋芒,讽刺 的语言更是诙谐幽默、尖锐泼辣,令人赞叹。 我们不陌生在作品中使用对比的手法, 但是把对比手法运用得如此出神人化 却是鲁
3、迅的独到之处。他通过对比手法的巧妙运用,使小说的讽刺效果和力度得 到了增强,感情色彩也更加明显,人物形象更加突出。在幸福的家庭中,作 者处处把混乱而贫困的现实生活和人物的不切实际的空想对比, 形成了强烈的讽 刺:“作家”要写“幸福的家庭”,可是战乱四起,盗贼遍地的中国连安置这个 家庭的地方都没有; “作家”在幻想着作品里主妇的风姿“前头的头发始终 烫得蓬蓬松松”,“牙齿是始终雪白的露着”,但当他一回过头去,自己身边站 着的却是家里的主妇“两只阴凄凄的眼睛恰恰钉住他的脸”;“作家”想象 着作品主人公们“高尚优美”的生活,可是自己的生活却充满了柴米油盐,家务 活,女儿的啼哭声强烈的对比,不仅强化了
4、作品的喜剧色彩,也深化了作品 的讽刺性。作者虽未多加评论,却通过对比手法和形象的画面,给予空想家以辛 辣的嘲讽,同时也对那丑恶社会进行了无情的揭露和鞭挞。又如肥皂中的主 人公四铭是一个道貌岸然的伪君子,在太太和女儿面前,他是个伪君子,可与他 的“朋友”在一起,则操着下流的语言。作者通过从四铭在不同场所持的不同语 言和行动将假象与隐藏在内心丑恶的真实两面对照, 将一个假道学隐藏极深的卑 劣想法和肮脏灵魂暴露得淋漓尽致。收到了极好的讽刺效果。在补天里,作 者将女蜗的高尚情操和人类中的卑劣者的言行对比,增强了女娲的高大形象,更 增添了作品对人类卑劣者嘲讽的力度。 鲁迅特别赞赏儒林外史“无一贬词,而情
5、伪毕露”的白描手法,认为这是 讽刺艺术的上乘。他继承和发扬了这种白描手法的讽刺艺术传统,主要用写实的 白描语言,以最朴实的文字准确、鲜明、生动地把被讽刺对象的丑恶形象真切地 勾勒出来,塑造出众多的栩栩如生的讽刺艺术形象,给人以生动形象,丰富多彩 的审美享受。他的白描手法就是不对日常生活增加点什么,不依靠奇特的现象吸 引起读者的注意,而是凭着对日常生活的如实描绘,来达到讽刺的目的。在平实 的语言中,平淡生活情节中,我们照样可以读出鲁迅的讽刺。在高老夫子中, 作者通过客观的描写,把高老夫子的丑恶形象刻画得活灵活现。描写高老夫子从 早晨到中午在家里备课,照镜的情景。当他照镜子看见眉棱上的瘫痕时,想到
6、这 瘫痕大概会给女学生留下不好的印象,因此而愤愤不平。写他下午到贤良女校上 课。高老夫子走进“贤良女学校”教员预备室时所串演的“欢迎仪式”:“阿呀!础 翁!久仰久仰”万瑶圃连连拱手,并将膝关节和腿关节接连弯了五六弯,仿 佛想要蹲下去似的。“阿呀!瑶翁!久仰久仰”础翁夹着皮包照样地做这 里虽然纯属白描,毫无藻饰,却通过两人彼此弯腰拱手连连客套的举止和阿谀奉 承的语言, 把他们庸俗, 无聊的丑态表现得淋漓尽致, 使人如闻其声, 如见其人。 写他逃出课堂,道经植物园,却迎头碰在一株桑树上,震得手里的书本也失落在 地上。作者用简洁的语言通过对他的言行和处于特定环境条件下的心理活动描 写,虽然未加片言只语的贬斥,但高老夫子这一新国粹主义者,复古派的丑恶形 象却跃然纸上,他庸俗、作假、丑恶的灵魂也被暴露无遗。在示众中,有对 庸众“看客”的集体的描写。 示众几乎是阿 Q 正传中示众场面的重复,只 是写得更细致。技巧更圆熟。 示众完全舍弃了情节和心理的分析,写的只是 外部的表面现象,是鲁迅“白描”技巧的光辉典范。“看客”形形色色,有小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