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目 录 1. 零件的分析 1.1 零件的作用 1.2 零件的工艺分析 2. 工艺规程设计 2.1 确定毛坯的制造形式 2.2 基准的选择 2.3 制定工艺路线 2.3.1 加工方法的选择 2.3.2 加工顺序的安排 2.4 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及其公差的确定 2.5 确定切削用量及功率的校核 设计心得 参考文献 1 零件的分析 1.1 零件的作用 题目所给定的零件为输出轴,其主要作用,一是传递转矩,使主轴获得旋转 的动力;二是工作过程中经常承受载荷;三是支撑传动零部件。 1.2 零件的工艺分析 从零件图上看,该零件是典型的零件,结构比较简单,其主要加工的面有 55、60、65、75、176
2、的外圆柱面,50、80、104 的内圆柱表 面,10 个 20 的通孔,图中所给的尺寸精度高,大部分是 IT6 级;粗糙度方面 表现在键槽两侧面、80 内圆柱表面为 Ra3.2um, 55 外圆柱面、大端端面为 Ra1.6um, 60、75 外圆柱面为 Ra0.8um,其余为 Ra6.3um,要求不高;位置 要求较严格,表现在 55 的左端面、80 内孔圆柱面对 75、60 外圆轴线 的跳动量为 0.04mm, 25 孔的轴线对 80 内孔轴线的位置度为 0.05mm,键槽 对 55 外圆轴线的对称度为.0.08mm;热处理方面需要调质处理,到 200HBW, 保持均匀。 通过分析该零件,其布
3、局合理,方便加工,我们通过径向夹紧可保 证其加工要求, 整个图面清晰, 尺寸完整合理, 能够完整表达物体的形状和大小, 符合要求。 2工艺规程的设计 2.1 确定毛坯的制造形式 毛坯的选择和拟定毛坯图是制定工艺规程的最初阶段工作之一, 也是一个比 较重要的阶段,毛坯的形状和特征(硬度,精度,金相组织等)对机械加工的难 易, 工序数量的多少有直接影响, 因此, 合理选择毛坯在生产占相当重要的位置, 同样毛坯的加工余量的确定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毛坯种类的选择决定与零件的实际作用,材料、形状、生产性质以及在生产 中获得可能性,毛坯的制造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型材 2、锻造 3、铸造 4、 焊
4、接 5、其他毛坯。根据零件的材料,推荐用型材或锻件,但从经济方面着想, 如用型材中的棒料,加工余量太大,这样不仅浪费材料,而且还增加机床,刀具 及能源等消耗,而锻件具有较高的抗拉抗弯和抗扭强度,冲击韧性常用于大载荷 或冲击载荷下的工作零件。 2.2 基准的选择 工件在加工第一道或最初几道工序时, 一般选毛坯上未加工的表面作为定位 基准,这个是粗基准,该零件选用 55 外圆柱面作为粗基准来加工 176 外圆 柱面和右端面。以上选择符合粗基准的选择原则中的余量最小原则、便于装夹原 则,在以后的工序中,则使用经过加工的表面作为定位基准,176 的外圆柱面 和右端面作为定位基准,这个基准就是精基准。在选精基准时采用有基准重合, 基准统一。这样定位比较简单可靠,为以后加工重要表面做好准备。 2.3 制定工艺路线 2.3.1 加工方法的选择: 市场经济的前提下,一切都是为能创造出更多的财富和提高劳动率为目的, 同样的加工方法的选择一般考虑的是在保证工件加工要求的前提下, 译稿工件的 加工效率和经济性,而在具体的选择上,一般根据机械加工资料和工人的经